第F2版:社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9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返回首页
“9000万粒毒胶囊失踪”是一记耳光

  言论提要:如果我们的监管仍然是今天这样一副糊里糊涂、漏洞百出的状况,就算抓再多的嫌犯,也难以宽慰群众忧愤的心。群众要的是永绝后患,而不是出事再打、打了又打、永无宁日。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1日,浙江宁海检察院通报了一起非法生产“毒胶囊”的案件,5个月内,对外出售了9000万粒,令人震惊的是,它们就好像人间蒸发一样,至今仍下落不明。这就像是在广阔的天地里埋下了“炸弹”。

  连毒胶囊“去哪儿了”都不清楚,谈何“用药安全”?那些关于“加强监管”的承诺,不就成了空谈了吗?——新华社昨天播发的“新华新语”提醒:2012年,媒体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一些企业制成药用胶囊,最终流入药品企业。

  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人利益熏心,这不奇怪,奇怪的是,在打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剿灭战”并加以整顿之后,我们的监管系统还是不那么可靠,毒胶囊甚至可以玩起“神不知鬼不觉”的游戏,真是莫大的讽刺。

  两年前的那一场毒胶囊风波,惊动中央,各地“拉网”“严查”“重处”一气呵成,尤其是河北,对政府部门的责任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浙江也对新昌县铬超标胶囊事件中的6名渎职犯罪嫌疑人立案侦查。

  这下,总该太平了吧?谁知道,两年来的平静只是假象,不发现则已,一发现就是大案,这让老百姓还怎么相信“天下再无毒胶囊”?

  浙江本该是毒胶囊监管的重地,但此次毒胶囊事件再发于浙江境内,更由一批新昌人制造后再出江湖,教训实在深刻,耳光实在响亮。

  目前,14名嫌犯已经归案,有关方面行动尚属迅速。只是由于4名毒胶囊的采购者在逃,直接导致9000万粒毒胶囊“失联”。

  从案件侦破的技术角度讲,几乎没有什么可指责之处,毕竟要知道毒胶囊确切下落,就必须“撬开”关键角色的嘴巴。而民众所希望的,也只是加速侦破,早点取得突破。

  但是不要忘记了,9000万粒毒胶囊的流出,是一个宏大的“项目”,要经过无数的环节,涉及的买家包括制药企业也绝非一家两家。这些毒胶囊要能成功流向市场,就必须躲过监管系统的一个个“岗哨”。而上一次毒胶囊事件之后,地方的监管据说已经相当厉害、相当警觉。那为什么群众就是一点也感觉不到这一点呢?

  毒胶囊生产了5个月之久,直到群众举报了,当地有关部门才联合执法,打掉了毒胶囊的黑窝点。这再次暴露出监管慢半拍的老毛病。

  案情一点也不复杂,嫌犯也多数被抓,我们深信不久就能让在逃者归案。但是,如果我们的监管仍然是今天这样一副糊里糊涂、漏洞百出的状况,就算抓再多的嫌犯,也难以宽慰群众忧愤的心。群众要的是永绝后患,而不是出事再打、打了又打、永无宁日。

  事实证明,再严厉的事后处罚也不是杜绝毒胶囊的关键手段,再犀利的运动战也治不了“深层病”,落实事前监管、淬炼监管力量、健全监管制度与机制,刻不容缓。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