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阅读札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7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爱达或爱欲》里的俄国爱恋
  《爱达或爱欲》
  【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文/文导微

  《洛丽塔》与《微暗的火》使纳博科夫在英语文学中获得毋庸置疑的一席荣耀之地。此后,他又在1968年完成了《爱达或爱欲》(以下简称《爱达》),那时,年近古稀的纳博科夫已同俄国故土分离了将近半个世纪,几经漂泊,成了一位定居瑞士的美国公民,从时间、空间和护照来看,都已离俄国十分遥远。然而,俄国始终是游子心上的明月,从相对传统的第一个俄文短篇《小精灵》,到晚年更具实验性、更加斑斓的英文长篇《爱达》,这弯明月始终在作家茂密的文字丛林透着亮光。

  《爱达》开篇就透出一缕尽管已由棱镜折射过的俄国之光。

  在《爱达》中,可以看到纳博科夫的一个重要观点:所谓内心独白即“意识流”,为列夫·托尔斯泰所运用,早于乔伊斯数十年;谈到细处,纳博科夫则发现“微笑着”是“托尔斯泰在小说人物语言中最喜欢使用的套路,显示其淡定而高人一等。

  在《爱达》的文学评论部分,托尔斯泰得到了许多笔墨,其次是契诃夫;此外,普希金、莱蒙托夫、勃洛克,以及上文提过的曼德施塔姆等数位让纳博科夫敬重的诗人,也出现在小说里。

  他的小说都离不开记忆主题。记忆主题里最动情温柔的部分又总少不了他于其中度过童年的俄国故园。《爱达》也不例外。

  对阿尔迪斯庄园两个夏天的回忆构成第一部的主要内容,它占了全书一半以上的空间,此后几部的篇幅依次减少,第二部只有第一部的一半,第三部只有第二部的一半,第四部不超过第三部的一半,第五部仅有十余页,这便使得整部小说的结构形似一支箭头,恰好跟“阿尔迪斯”在希腊语中的意义重合。箭头的最宽处是阿尔迪斯的童年时光,此后则是“岁月不断加快的坍塌”,是“时间之箭似乎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在始终更冷、更支离的空中飞逝”。虽然《爱达》的故事发生在名为“反地界”的星球而非地球上,但这却阻挡不了我们从作者对阿尔迪斯庄园的夏天、树林、初恋等的种种描写中、从浓墨重彩的丰饶时光中,看出俄国维拉庄园的影子,看到作者对俄国的牵念。一次下楼时在扶手上摩擦产生的手掌的灼热感,能使凡回忆起童年的相似经历;一个平静吞服合拢的手掌里五颜六色的各种药片的动作,会让叙述者感觉“如同一位寻常的俄罗斯乡村姑娘在吃刚刚采自林间的浆果”;一声咳嗽能让叙述者认定是“(……以俄罗斯的方式……)”;就连一个胳膊弯成的弧度,也会被认为是“(……俄罗斯新月形)”——不单是新月,不是美国的新月,不是任何别处的新月,偏偏只是俄罗斯的新月。

  这弯新月曾照耀他的俄国,那里有他无忧无虑的童年。他公开发表的第一个俄文短篇《小精灵》里写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族人在俄罗斯一个也不剩了。一些成了袅袅烟雾,另一些散落在五洲四海。家乡的河流忧伤了,再不见哪只淘气的手去搅碎月光……”原来,即使漂洋过海,阔别数十载,故园之月都在笔尖心上——尽管暮年的《爱达》已经不太可能再像当年的小精灵那样,直接说出“我知道,你也想家”,它的抒怀只能更加克制,只能偶尔(甚至仅仅关在括号里“附带地”)走神回望,或偶尔蜻蜓点水般地轻提一句“童年已经七零八落了”,然后迅速回归小说的愉快氛围,重新戴上面具,恢复得意的语调,继续语言的狂欢、试验和其他更多主题。

  对俄国的爱恋与书写,也许算不上《爱达》的核心主题,甚至无关所谓的情节主线,可寻找这位俄裔美籍作家作品中某些始终不渝的东西,辨认其中从未消褪的俄国底色,却也不无意义。纳博科夫曾在俄文小说《荣耀》里写道:“阿奇博尔德·穆恩悄悄地偷走了俄罗斯,并把它锁在自己的书房里。”或许,作家自己早已偷走了俄国,将其高悬于书房一角,以月为灯,以爱作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