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2版:社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6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留条通道给生命让行,其实不难

  言论提要:要求一再“降低”,建立应急通道已经是“最低要求”。如果连这个也不能做到,那就让人难以理解了。

  现代快报首席评论员 伍里川

  南京拥有国内数量最多的城市隧道,但是绝大多数隧道夜间关闭,甚至对120等特殊车辆也不例外(详见今日快报封8、9版)。夜间封闭有其原因,但不可一封了之,至少该留出一条“应急通道”,这是毋庸置疑的。

  道路交通理应有多重选择,走隧道可以,上高架也行,穿街巷更没问题,这才是城市交通发达的体现。

  以“有无可代替道路”,作为可否封闭隧道的主要理由,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毕竟是以牺牲市民的选择权、交通权为代价的。

  城市道路是公共基础设施。无疑,车主应该享有这项服务,这种服务并没有区分“昼夜”,也没有限制是否使用隧道或其他道路。隧道的成本考量、管理需要是正当的,但仍应以尊重人们享受服务的权利为前提。

  使用隧道和管理隧道,应在某个利益焦点达成互谅。车主可以体谅城市交通的管理需要,道路的管理者,也应该对市民出行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出于种种原因,管理者有充分的理由对隧道进行夜间关闭,这很好理解。而应该看到,这种“理解”,是市民的权利让渡,管理者理应考虑做适当的弥补。

  建立应急通道,是目前最容易办到也是最应该实现的互谅方式。

  应该看到,这些年来,关于夜间开放隧道的呼声一波波地来,却也被依次“推翻”。不能全天开放,那么能不能半封闭或轮流封闭隧道?如果不可以,那能否在夜间给救护车、消防车等特殊车辆留下一条“应急通道”?

  要求一再“降低”,建立应急通道已经是“最低要求”。如果连这个也不能做到,那就让人难以理解了。

  人们确实注意到管理者的提醒:提前“打招呼”,可打开护栏。问题是,情急之时,要求“打招呼”有点为难人,救护车救人时火烧眉毛,谁能顾得上“打招呼”?

  有关人员提出了一些担忧或顾虑。但以维修、清扫为例,这类事务和车辆的通行没有天然的冲突性。就算有所影响,也可以找到消解之法,怎能一封了之呢?

  再说,非得夜夜全封闭不可吗?恐不尽然。

  规定之外还有“人性化”在,建议设立应急通道,不是谋求一种特权,而是理性考虑对生命的保护、对急难之事的关注。

  正当吁求受冷遇的尴尬现实,反映出博弈力量的不均衡,也反映出法规的缺失,即缺乏相应的法规,对隧道开放时间予以明确。

  富贵山隧道是南京市第一条建成的隧道,曾经是24小时开放,但2011年开始,实行夜间封闭。这种“倒退”也显示出在隧道夜间是否封闭、哪个时间段封闭的问题上,具有随意性。

  正因如此,相关问题还停留在国内城市相互“参考”的层面。“夜间不封闭隧道”和“夜间封闭隧道”,都可以成为一种示例。有意思的是,长沙的媒体在关注“夜间是否封隧道”时,也曾把南京的做法视为经验。

  如果法规不跟进,磨破嘴皮怕也枉然,最多收获一个“可打招呼”的待遇,这和公众的目标也差得太远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