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行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5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焦虑一代的解虑

  ——写给我80后的同代人

  文/陶林

  老友王千马先生最近主编了一部新书《不焦虑的青春》,邀请了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南非的几位“80后”的青年写作者十手联弹琴,各自汇集青春经验,谈人生、谈理想。

  书中所罗列出的焦虑是社会分层、身份、机遇、财富……此类问题。这勾起了我对这本书之内、之外的同龄人生活与命运的思考。

  “8090”已经是中国青年一代的主力军了。诚如马先生所指出的,大家本来带着各式各样的青春想象走上社会,经过十来年的摸爬滚打,渐渐发现,青春花季雨季里的美好想象是一回事,现实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那就是“iPod”:insecure(不安全的)、pressured(压抑的)、over taxed(税负过重的)、debt ridden(债务缠身的)。看来大家都在“苦熬”:焦虑有很多,问题是一大堆。

  我们最大的焦虑倒不是有焦虑存在,而是缓解焦虑的通道被阻塞了不少。这个问题,跟我们这一代人的设计与制造有很大关系。

  造人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而我们80后,教育丰盛、教养匮乏是我们的软肋。这一代人的知识构成完全由应试造成的,认为人生就是习惯性的障碍-应答模式。大部分人就知识实量而言都不达标——除了继续去应试的需要,没有多少人培养出自发读书的习惯。最致命的是对这种教育有上瘾一般的依赖性,大部分从中换取文凭的人被训练得思维僵化。应试模式,将是我们整个人生的枷锁:因为缺乏个性,所以焦虑个性;接着,社会抛给我们一个不公平问题,我们就跟着焦虑不公平;社会抛给一个房子问题,我们就焦虑房子……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依赖焦虑而存在。

  这种被动式的方式,长久结果是灵魂的乏味与萎缩,其现象,这一代人普遍缺乏文化。那种有知识的愚昧,比纯粹的愚昧还要糟糕,因为它是个死循环,充满了自己认可合理性的封闭。我所见,“80后”是反讽的,没有一代人像这一代这么喜欢嬉皮笑脸的,长于不正经,却从不会为什么是正经而“焦虑”。

  说到愚昧,我现在见证到,一种新保守主义的思潮在当代青年中蔓延开来。当然,这种思潮也是纯自发的,那就是很多青年各种讲古说古,谈古学古,以古来否定现代,是一种很认真很投入的状态。

  《不焦虑的青春》里描写过很多挺身而出为社会争取一小点进步的同龄人,我深感他们对时代的感受如此之精准,他们在用自己看似最微不足道的行为推动着社会的改良。

  因为青春所以有更多更大的可能。作为80后草根青年的一员,我就是在焦虑中成长的,焦虑多了,解虑的愿望也更加强烈,青春的老茧厚实了,就想走得更远一点,看得更开阔一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