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这个故事来自淘宝一家“卖故事的店”。和别家店不同,这家淘宝店里贩卖的是一个个以治愈和励志为主题的故事。这里有事业有成的男子错过青梅竹马,也有少年的疯狂逐梦与伤痕累累……
我从小是个叛逆的男生,1985年出生在上海郊区。初中毕业,我爸给我指出三条路:第一,按部就班考取高中;第二,去学厨师,至少可以饿不死;第三,去学建筑,因为有亲戚做这行。当时我想读艺校,对写东西和拍片儿有兴趣,但父亲不同意,我于是随便选了个建筑。
我去了一所四年制的建筑学院。二年级时,期末成绩挂掉,留级一年。读到第五年,我罢考了,在毕业前几天滑稽地退了学。
2004年我19岁,每天跟一帮“新概念作文”出来的小作家畅谈未来。当时有出版社找到我,提出让我写一本书“爆爆料”,写一写那群新概念作家的八卦。我心高气傲没答应。2005年,眼看写东西维持不了生计,我进工厂做技术员,数控冲床。干了七八个月,有一天发了半天呆起来就辞职了。那个傍晚,我像个民工一样坐在马路边,眼瞅着一辆公交车从我面前经过。公交车车体上有个很大的旅游广告:你去横店了吗?
我默想:那我就去横店吧!
2006年10月10号,我来到了横店。下车后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我妈说,人家外地人都挤着往我们上海跑,你为什么要出去闯呢?我对老妈说,我要对自己的人生做主,不管结果如何,都不后悔。
从上海出发时我身上只有300来块钱,一路上除了车费、吃吃喝喝,还为自己置办了一件衣服,到了横店就剩下四五十块钱了。我随便挑了个景区下车,可进景区要门票,我连门票钱也拿不出来,只好干站在后门口徘徊。
当时有个群众演员的群头,看见我在那里傻站着就问:“你哪个组的?”我说:“没有组!”他又问:“那你跟谁的?”我撒了个谎:“我找朋友的!”他说那你联系他呀。
我随便打了个电话,然后告诉群头,“我朋友去北京了,不在横店,让我等他!”群头说:“我这儿正好群众演员人手不够,你要不要顶替下?”我心里大喜:“没问题呀!”那个戏是张卫健的《A计划》,我到横店的第一天,做上了群众演员,第一次吃到了剧组的盒饭。
当时我没地方住,群头正好有哥们儿跟组外出,空着间房子。那种房子我也是第一次住,虽然我家并不阔绰,好歹也算衣食无忧。我住在一间只有床和张破桌子的房间里,开始了“横漂”群演生涯。
群众演员当时一天才20块钱,特约要80—100块。戏拍了四五天,有两个群众演员羡慕地对我说,你运气不错啊,每天都有特约拍!我一愣,什么特约啊,我演的是群众!他们说怎么可能,没看到你不但露脸偶尔还带台词么,你是特约!
我才发现上当了。当天在拍马雅舒主演的一部戏,我演个药房小伙计,拍完戏有人来给我拍照片。我故意说:“我是群众演员你拍什么照片啊!”拍照的人无辜道:“你是特约啊。”群头发觉露馅了,哄我:“这个是特约啊,我也刚知道!”
我心里暗暗不爽,群头问我下次戏是什么时间,我说是后天,然后动了动脑筋说:“啊,后天我没空!”群头心知肚明,有点儿郁闷,然后掏出钱来说:“哎,算了,这八十块钱全给你好了!”
但我还是没有继续跟着他干,我觉得自己翅膀硬了,扔掉靠山,从此过上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单干生活。那些日子每天都跟组跑龙套。我和大部分群演都非常穷,折腾一天,可能只有18块钱而已。
那段时间我什么活儿都干,群演、群头、各种助理,还去当替身替明星跳河,跳河的戏经常是身上绑了保鲜膜就往水里扎,因为保鲜膜能隔绝湿气,保暖,也不显得臃肿。黄晓明那版《鹿鼎记》,里面有场戏好像是韦小宝的几个老婆掉到湖里,我就是掉下去的“老婆”之一。当时我穿了女人装,戴个假头罩,大冬天的扑通扑通就往水里跳,根本不会拍到脸。
但即使如此,我最后还是撑不下去了。2006年底,我答应了朋友跟组吴宇森的《赤壁》,似乎是做副导助理,但是电影迟迟不开机,我又不敢接其他剧组的长活,因为一接就是两三个月,所以断档的我山穷水尽,有了撤退的打算。
2007年3月,我准备回上海。当时所有的朋友都劝我留下,说你回去了就回不来了,并且即使你回去了,也回不到原来的生活了。这句话是真的,但当时劝我的好多人后来也离开了横店。离开横店没多久,听说《赤壁》就开机了。
回到上海后,我一直接散活,拍东西为生,电视栏目、广告、影视剧都干过。2008年底,我参加横店一个短片比赛拿了奖,得到当地赞助,可以去横店随便采景拍摄。那天采完景回来,碰到一个从前的群演哥们儿,他有些兴奋,以为我又回来了。我说不是来漂的,带了个小团队来拍短片,住在哪个宾馆几零几室,你如果有空就来坐会儿。如预想中那样,他没来。他一定以为我飞黄腾达了。我们那些人,有着本能的防备和抵触,一旦有人飞上枝头变凤凰,距离就会立马拉开,我们不想成为别人成功的参照物,别人也不愿看到我们想起尘埃过往。我曾经有个哥们儿现在是小有名气的导演,微博粉他他不回粉,电话要几遍才肯给。我知道,我不再是他的哥们儿了。
我回到上海后的生活没有逆袭也没有惊喜,一如既往地跌跌撞撞。
父亲说,如果我没有辞去那个工厂的技术员工作,现在收入可能快一万五了。因为那个厂子还在,那个职位还在,现在那个岗位上的人雷打不动每月拿一万多,福利待遇各种稳妥。而我今天撑死也就一月七八千,在上海买房买车想都不敢想,做任何决定都畏首畏尾婆婆妈妈。我知道,自己再也不是青浦当年那个心高气傲的少年了。
有人问我,你这三十年,有没有后悔的事情?我说:“有一件。那一年,我去了横店。”对方问,还有吗?我说:“还有一件。那一年,我离开了横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