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驻京办如何说“再见” 1月23日 人民日报 范正伟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近期通报,各驻京办事处接待数量同比平均降幅达70%。但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国家严令撤销,一些县级驻京办改名为服务中心、联络处、会馆等,仍在私下运行。
人民日报一评
电影《神鞭》有一句台词,“辫子没了,神还在”。如果驻京办撤了,但“人还是那些人,事还是那些事”,那么驻京办注定难以说再见。因此,比驻京办本身更值得关注的,是“驻京办需求”。需求不变,即便撤了也是“名亡实存”。在这个意义上,让县级驻京办真正成为历史,就要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思维定势。
当前,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开展。如何抓住驻京办这个“末梢神经”,见微知著查摆问题、举一反三整改落实,这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力度的考验,也是对改进作风成效的检验。
网友声音
@NWNU韩晓飞:还有县级驻京办?完全是浪费财政嘛!
现代快报再评
需求刺激供给,供给也能创造需求。县级驻京办就是需求与供给相互刺激的产物。要让县级驻京办真正成为历史,既要像人民日报评论所说,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思维定势,治理“驻京办需求”,也要在“供给”上做文章,断了县级驻京办的“念想”。给县级驻京办的“断供”有两个层面:一是斩断公权寻租的供给模式,行政审批能减少的尽量减少,不能减少的也要加强规范,一切按制度办事;二是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坚决反“四风”,对公款消费的接待应酬,对请客送礼的歪风邪气来个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