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没有一位经济学家能够像艾伦·格林斯潘这样,对于自己曾经在经济领域中所作出的误判进行公开反思。尽管这一做法常常被外界理解成是其本人对于其失误所做的无罪申辩,但无论如何,这位前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与其质疑者之间进行的拉锯式辩论,对于今天人们重新深刻反思那场经济危机,甚至于更好地认清世界经济的新格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作为自由经济原教旨主义的信奉者,格林斯潘在这本《动荡的世界:风险,人性与未来的前景》中,一改往日刻板的“唯理论者”形象,通过对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引入,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经济问题面前,试图把2008年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归咎为“动物精神”。现在看来,艾伦·格林斯潘正是要借用这一概念用以暗示,“非理性因素”是导致旧有的风险模型无法被准确预测这场危机的真正原因。
在格林斯潘看来,泡沫和崩溃一直是自由市场体系的特征,然而,它们不一定会引发经济危机。引发危机的不在于监管,而在于资本。作者深信引发这场危机的是“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上的资本减损”。在这本书中,艾伦·格林斯潘最大的贡献显然在于,他对经济学当中“理性人”假设进行了批判。并认为,传统的预测方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那些新模型并没有反映出“人性中可预测的方面”。为了达到对那场危机的深刻反省,作者对于“行为经济学”的引入及对经济计量模型的重构,显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完整的经济学预测框架。当然,除了阐述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并努力创制出一种完美的预测模型,在本书当中,作者还深入探讨了福利国家制度、欧元区去留、收入分配等诸多令世界各国政府头疼的经济难题。从全书来看,这种努力在政府和自由市场中寻求平衡支点,又不忘从危机中深刻反思自身过错的写作思维一直贯穿始终,其给人们带来的印象,远远超出了人们对这本书有关经济预测的期待。
格林斯潘或许曾被一些经济分析人士讥之为“晚节不保”,但其在投资领域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影响,显然也是不争的事实。正因如此,《动荡的世界:风险,人性与未来的前景》的出版,才会产生如此大的社会轰动。实际上,不管你是否认同书中的观点,仅从经济政策研判的角度来讲,这名曾被视为“谁当美国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格林斯潘当美联储主席就可以了”的人物,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在宏观计量模型的熟稔掌握及产品数据监测所做出的贡献,都不得不让我们对这位美联储前主席产生些许敬畏。程思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