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好书快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4年1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起用小导演李翰祥,邵氏迅速火了
  耿晓星、韩梦泽 编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友情提供

  [内容简介]

  2014年1月7日,影视大亨、慈善家邵逸夫先生在香港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这个老人,使香港电影成为了“东方好莱坞”,创建了TVB,缔造了一代电视王国的辉煌史。这个老人,为内地、香港教育、医疗事业,捐款数十个亿。这个老人,曾获英国女王颁发的CBE勋衔,并被赐爵士头衔;中国政府将发现的2899号小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这位老人经历的百年,比他所拍摄的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要精彩。

  [上期回顾]

  六叔用双倍的片酬成功从“电懋”挖来林黛,“电懋”也成功撬走尤敏。

  邵逸夫明白,剧本是电影的灵魂,必须予以重视。但是,剧本创作历来不是邵氏公司的强项。而“电懋”则拥有香港最好的编剧姚克、艺术感觉一流的剧本策划宋淇,还有一块金字招牌:著名作家张爱玲。

  邵逸夫不怕,他深信有钱就有一切。于是,邵氏公司发出公告:高价悬赏好剧本。一时间,众多剧作家带着自己的得意之作前来应征。但邵逸夫亲审之后,没有一部被留下。很多追求艺术的剧作家十分反感,认为他不懂艺术。但邵逸夫的思路并没错,他首先要抓票房,投资必须要有回报。但什么样的影片,才能既让观众喜欢,又能出奇制胜,让邵氏公司一炮打响呢?

  充分研究后,邵逸夫和邹文怀等人反复商讨,终于决定迎难而上,拿出一部上乘的国语片,作为香港邵氏兄弟公司的开山之作。大思路有了,可具体要拍哪部戏呢?

  邵逸夫与邹文怀分析了一下,香港最大的国语片生产公司——“电懋”当时主要拍摄时尚电影,表现都市上流社会的生活,时代气息浓郁,多富浪漫的小资情调。邵逸夫清楚,在时尚领域,“电懋”已走在前边,他决定绕道而行。

  邵逸夫决定仍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找素材。他向邹文怀等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邹文怀的支持。当时,新华影业公司正推出新片《天仙配》,创造性地把国语片和戏曲片糅合到一起,形式很新鲜。邵逸夫立即被吸引住了。邵逸夫立即就决定,也拍黄梅调的国语片。但在具体剧目上,大家仍然争论不休。邹文怀便郑重地向邵逸夫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说道:“咱们应该听听这个人的意见。”

  邹文怀推荐的这个人,是当时在邵氏公司默默无闻的小导演——李翰祥。

  李翰祥本是科班出身,最初在大中华公司做特约演员,演过一些跑龙套的角色,之后,又在“长城”“永华”等公司打过工,也无非是做布景、场记、服装管理等事情。1954年,李翰祥在邵氏父子公司任导演,仍旧默默无闻。直到邵逸夫接手邵氏公司,李翰祥仍然只是邵氏公司一个三流小导演。但邹文怀对李翰祥是有一定了解的。邹文怀到邵氏公司之后,对公司各路人才,心里都有一本账。他和李翰祥有过几次长谈,发现李翰祥文化底蕴深厚。之所以迟迟未能成就事业,是因为那种快餐式的肤浅、通俗、娱乐大众的电影,并不适合李翰祥的戏路。如果是一部有着深厚内涵、浓郁文化味道的古装戏,他一定能够驾驭自如,拍得很好。

  邵逸夫虽然对李翰祥知之不深,却对邹文怀的眼光深信不疑。他立即找来李翰祥,细谈之下发现,果然如邹文怀所说。邵逸夫对李翰祥很信服,在剧目的选择上,便交由李翰祥做主。李翰祥仔细分析、反复推敲之后,选出了一个历史人物:貂蝉。邵逸夫当即拍板:就拍《貂蝉》,并由李翰祥担任该片导演。

  邵逸夫当初重金收购剧本,虽没有如愿得到满意的本子,却发现了不少优秀的编剧。其中,高立的文字讲究,邵逸夫于是请高立操刀,和李翰祥共同完成了《貂蝉》的剧本。剧本完成后,邵逸夫非常满意。在这出戏里,董卓、吕布、王允这些朝廷重臣、天下无敌的将军,都不过是配角,一切情节都是围绕着貂蝉这个柔弱娇美女子进行的。这很对邵逸夫的心思,他不是要表现大江东去的壮阔,恰是要凸显小桥流水的细腻。他要在大的历史题材里,抓住人性的东西,这样才能抓住观众的心。

  接下来,便是饰演貂蝉的人选。邵逸夫尊重导演的意见,仍旧征询李翰祥。李翰祥思索再三,最终向邵逸夫与邹文怀推荐了“邵氏”的当家花旦——林黛。这和邵逸夫再次不谋而合。邵逸夫不惜工本把林黛挖过来,目的正是要让她担纲“邵氏”大制作。

  一切敲定,全班人马各就各位,开始了《貂蝉》一片的拍摄。邵逸夫不惜工本,投入巨资。

  经过“邵氏”全体演职人员的全力打造,《貂蝉》一片的拍摄进行得异常顺利,进度很快。《貂蝉》1957年5月28日上映之后,影片大受欢迎。连续公映了半个月,场场爆满,盛况空前,反响极佳。邵氏公司在50年代初所保持的票房纪录,被《貂蝉》一片一破再破。

  随着《貂蝉》的火爆,李翰祥的名字立即被香港影界所熟知,成了香港影坛炙手可热的红人。一时间,各电影公司都想邀他加盟自己的公司。但无论对方开出什么条件,李翰祥都不为所动,仍然死心塌地为“邵氏”效力。原因有两个:当年他与老板邵村人签下了一份为期八年的合同。在1958年《貂蝉》上映之后,这份合同还没有到期;但最主要的第二个原因,就是邵氏公司的知遇之恩。

  于是,马不停蹄,在《貂蝉》之后,李翰祥开始为“邵氏”执导另一部影片《江山美人》。此乃邵逸夫借《貂蝉》的火爆势头,继续“邵氏”古装片的热潮。《江山美人》再一次突破了邵氏影片的票房纪录。公映经久不衰,场场爆满。只短短一个星期,票房就达到40万港元。

  更让邵逸夫惊喜的是,在1959年的亚洲电影展上,邵氏公司以《江山美人》一片,夺下了分量最重的“最佳影片奖”。除此之外,更囊括这次影展全部的12个奖项。

  同邵逸夫一道火起来的,是影坛黑马李翰祥。人们对这个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不得不投以惊讶和佩服的眼光。邵逸夫对李翰祥自然更加倚重,在拍片事宜上,对他是言听计从。邵氏公司服装间、道具间的设立,就始自李翰祥。当时,公司里没有自己的服装、道具间,每次拍片,服装道具都是租用别人的。如果剧情需要,要增加新的服装道具,就由邵氏公司出资,按需定做。但完成拍摄之后,这些服装道具却要归租赁公司。李翰祥觉得这很不划算,也不方便,就向邵逸夫建议设立自己的服装间、道具间。邵逸夫二话不说就听从了。在影棚的使用上,也由李翰祥来分配。公司有四个影棚,李翰祥制了表,给各拍摄组分派使用时间。他熟悉业务,排得很合理:搭的,拆的,拍的,打光的,一组一组,有条不紊。

  邵逸夫给李翰祥以充分信任,李翰祥果然也不辜负这种信任,尽心尽力,之后又拍过《王昭君》《杨贵妃》等古装片,使香港慢慢成为国语片的天下。

  在邵氏公司,李翰祥慢慢走进核心权力圈,开始参与有关经营方面的事务。邵氏公司高层形成了一个铁三角:邵逸夫、邹文怀、李翰祥。他们三个形成了公司的支架,牢固异常。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