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定价如何更好姓公
12月5日 京华时报 金明岩
公共交通提供的是公共服务,政府担起部分职责是应分的事。但是,如何让它更好姓“公”,既实现社会出行有序,又不使财政不堪重负,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道考题。
京华时报一评
显然,目前北京被这道考题难住了。对公交票价的财政补贴连年增长,使财政负担不断加重。如2010年补贴128亿,到今年就将攀升至180亿。而以2011年数据计,当年公交运营补贴156.9亿元,占当年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约11%,社会保障与就业的支出仅占7.2%。
引入运营成本的透明公开,引入民意的充分听取,取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或许是破解实践难题的有效办法。
现代快报再评
谨慎是必需的,但不能低估市民的智慧。公交定价与“逢听必涨”的水、电、气、油等垄断性能源、资源性领域不同,后者涨价的收益归于集团或部门利益,而公交定价则涉及财政支出和公益服务是否难以为继的问题。理想状况下当然是市民负担越少越好,但在财政紧约束的前提下,过于低廉的价格只会牺牲公交服务质量。所以,在公交定价上不要怕听取民意,北京市民在适当分担成本与保证服务质量之间,一定会作出理性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