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冷了,户外运动受到影响,在家里抬抬胳膊、动动腿,能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冬季锻炼身体时又要注意哪些方面?上周六,现代快报欢乐社区行活动邀请到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系主任、运动康复学教授孙飙,走进玄武区梅园街道太平门社区,和大家聊运动健身的话题。现场气氛十分活跃,大伙儿一边听讲、一边跟着孙教授做动作。现代快报记者 仲茜 孙羽霖 钟晓敏/文 施向辉/摄
早上6点半至8点
锻炼最适宜
“运动达人”孙飙教授走进太平门社区活动室,还没入座,居民们就开始提问了。
天冷了,早上几点出门运动合适?相比夏天,冬天的运动量应该增加还是减少?早上出门运动前,是否需要吃点东西?
孙教授开门见山地指出:“我接触到的一些大爷大妈,冬天早上五点就出门跑步,寒气都吸到肺里去了,那是很危险的,极易引起心脑血管病和呼吸道疾病。”
“呀,我现在每天5点半就出门了,怪不得我觉得越锻炼体力越不行,爬楼更喘了。”67岁的袁阿姨连说,“要改了,要改!”
孙教授建议,冬季老年人可以选择在太阳升起后外出锻炼,“在6点半至8点左右锻炼最适宜。”
“运动消耗糖和热量,出门前应先吃一点淀粉类、含糖类食物,如豆沙包、糖三角、燕麦等,再喝一杯温水。”孙教授说。
此外,冬季热身运动一定不能少,不然很容易引起肌肉拉伤、跟腱断裂等。孙教授提醒大家,“先让身体热起来,肌肉不那么僵硬了再活动。”
在室内做什么运动?看这里
“如果下雨下雪,或者雾霾天气,就不要出门运动了。”孙教授说,在家里也可以做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他现场做起示范,“做这几个动作,可能要比平常大家习惯做的动作效果更好。”
孙教授介绍,很多人打太极、木兰拳等,动作做顺了、熟练了,做动作已经不费力了。“这可能就不是最佳的健身方式了,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新的、不熟练的运动项目,或者变换运动节奏,该快的动作慢一点,该慢的动作快一点,适时来点‘反常运动’,如倒着走、蹲着走、爬行等,锻炼效果会更好。”
说着,孙教授示范起“太极蹲马步”、“蜥蜴晒太阳”、“学小矮人走”等“反常运动”。太极蹲马步即高、中、低位变换姿势蹲马步,建议每天3次,一次10分钟。“蜥蜴晒太阳”是在床上、沙发上,模仿爬行动物交替前后肢支撑身体。
孙教授说:“俗话说‘树老先老根,人衰先衰腿’,所以加强腿部运动很重要。这两个动作对锻炼腿部肌肉有很好的效果,且所需空间不大,在家里就能做而且可以和日常生活相结合,不用另外抽时间,比如看电视、做家务时都可以做。”袁阿姨笑着说,以后看电视,她要一边蹲马步一边看。
现场不少老年人都表示有腰疼的毛病。对此,孙教授开出了每天“学小矮人走”半小时的运动处方——半蹲,下肢保持走直线,上肢和背部左右、前后摇摆。“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这些毛病吃药是吃不好的,只有通过运动,锻炼、牵拉肌肉,才能康复。”孙教授说。
提倡“返祖式”生活
多运动,多吃粗粮,放松心情
除了应注意科学运动,孙教授还提出,应该结合合理膳食和保持愉快心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在讲解运动健康过程中,孙教授关于“返祖式”生活的观点,引来众人热烈讨论。
“返祖式”生活即像古人一样,每天有一定的运动量,膳食偏粗,情绪放松随性。现代人生活工作中的力量负荷、大肌肉群运动少了,“这样,身体反而‘锈’了、‘钝’了,不灵活了。”在膳食方面,现代人往往吃得太精细,加上多油、多糖以及油炸膨化等垃圾食品,带来越来越多的肥胖、心脑血管疾病,“不如吃祖先的生态素食、粗粮食品来得健康。”在情绪方面,现代人常有紧张、压抑、暴躁的情绪,而不如古人自然、随性的情绪和轻松心情。
“多加运动,多吃粗粮,放松心情,我们要找回祖先的影子。”现场很多老年人都积极响应,要追寻“返祖式”生活。
慢性病患者如何运动锻炼?
孙教授还为慢性病患者如何科学锻炼支招:
糖尿病患者
对于1型糖尿病人,尽量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对于2型糖尿病人来说,运动需在服用降糖药物2小时后再进行。运动不宜过量,遇到头晕、乏力很可能低血糖了。
冠心病患者
不要做“头低位”、“手高位”的动作。比如,低头擦地板、打滚,举手擦玻璃等。运动强度宁小勿大,运动时间可以长一些。
骨质酥松患者
冬季吃得多易进补,骨质疏松患者可借助这个时机,加强肌肉锻炼,从而促进身体骨骼对于钙质的吸收。同时,适当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钙质的吸收。
肥胖患者
胖人怕热,因此冬天锻炼是减肥的好时机。在锻炼中,需要格外防护膝盖和脚踝,最好选择游泳和骑车。
高血压患者
首先,要稳住血压再进行运动;其次,不能在太冷的地方锻炼,切记保暖;第三,运动时不要憋气,不宜参加如拔河、扳手腕、搬重物等运动。甚至在看球赛时,也应尽量避免屏住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