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5版:核心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3 上一篇 >>现代快报网
店里粥特别稠,用了“粥宝”?
■微信圈热传街上卖的粥使用了增稠剂,不少商家否认
■专家提醒:增稠剂虽是合法添加剂,但还是少吃为妙

  寒冷的冬夜,喝一碗热粥,暖胃又暖心。近年来,南京街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粥馆,很多都生意不错。

  近日,微信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很多粥馆和快餐店提供的很粘稠的稀饭,其实并非是熬出来的效果,而是使用了增稠剂。

  这种说法是真的吗?11月13日,现代快报记者在南京长虹路大市场一家添加剂商店内,看到了网传的增稠剂。这种食品添加剂包装上有QS标志也有明确的使用配比,老板称来买的人不少。专家认为,这虽然是合法添加剂,但吃多了总归不好。

  现代快报记者 朱蓓 张瑜

  粥店老板

  听过增稠剂,但从来不用

  现代快报记者走访了新街口附近几家粥馆。三条巷内一家粥店老板告诉记者,他之前曾听说过增稠剂,但他们煮粥的时候并不会放所谓的增稠剂,而是放一点猪油,这样“卖相”比较好。

  “如果想让粥的味道更鲜的话,可以放点鸡精。”这位老板表示,如果增稠剂用不好,反而会影响口感。

  新街口附近另一家粥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确实听说过有的粥会添加。“其实没必要添加,多熬点时间就粘稠了。”该负责人表示,一般大米粥熬半小时以上,就能达到适合的粘度了。“有些店熬粥会加点食用碱,或者小苏打,主要是为了缩短煮粥时间,但这样会破坏粥的营养和口感。”他说。

  添加剂店

  买增稠剂的人挺多的

  在南京长虹路大市场的一家添加剂店,现代快报记者找到了增稠剂。

  这种“特效增稠剂”包装上不仅有QS标志,还写着“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而且价格不便宜,1千克包装,价格85元。“买增稠剂的人挺多的,你只要按照上面的配比弄就行。”

  包装上明确写着使用功能和使用配比,这种增稠剂号称可以用于各类加工增稠、稳定、乳化、保水、保湿,“可直接投入到配料中,0.01%-1%”。

  这种增稠剂的配方是什么?包装上也做了明确标示:β-环环状糊精 60% 、瓜尔胶20%、聚丙烯酸钠15%、羧甲基纤维素钠5%,都是国标中标明可以使用的增稠剂。

  经销商

  半斤增稠剂能熬200斤粥

  记者联系到某品牌的食品添加剂批发商姚先生,咨询煮粥的添加剂时,他表示市场上销售的种类很多,他们店有一种叫“粥宝”的添加剂效果不错,“这种添加剂用量不会很多,但是非常明显会增加粥的香度和粘稠度,而且不会影响粥本来的口味。”

  他说,250克装的粥宝10元一袋,可以熬制200斤粥。至于添加剂有何成分,姚先生并没有明确告诉记者,“反正不会对人有害的。”

  而另一家添加剂经销商杨先生则表示,加入增稠剂后并不会吃出有什么不同。这位经销商表示,现在很多粥店都在购买他们的添加剂,并保证用着很安全,不会出现问题。

  教你一招

  用了“增稠剂”的粥

  其实也能辨认出来

  在采访过程中,一位添加剂店的老板表示,明胶或琼脂也能起到增稠的作用。

  对此, 南京微博美食达人“南京肉球妈”分析说,“琼脂比较安全。食用明胶可以使用,但不法商家使用工业明胶就不允许了。”“白米如果泡一下,应该是煮的时间越长越粘稠,用砂锅、电饭锅煮,差不多1个小时能煮得非常粘稠。”南京微博美食达人“南京肉球妈”告诉记者,她也一直觉得很诧异,很多外面卖的粥,只有几粒米,粥也很透明,但却看上去很粘稠。她告诉记者,要确定粥是不是真的熬制过很长时间其实很简单,只要仔细观察一下米粒和粥里面水的颜色,“熬制的粥米粒会逐渐‘开花’,又软又烂,而且粥里面的水会显现出浓白色。”

  专家提醒

  合法,但还是少吃为妙

  南医大二附院营养师梁婷婷表示,在粥里加碱在安全范围内也没有大问题,但是可能会破坏维生素,加碱可以使粥粘性变大,比较香也比较稠。而对于食品添加剂增稠剂,“合法且适量的食品添加剂是可以的,但它仍是食品添加剂,吃得越少越好。”

  梁婷婷表示,大家一向认为粥很养胃,是因为熬粥的时候,里面的成分分解后更容易吸收。实际上,面食比粥更加养胃。“米饭和面食的食性决定了这个结果,面食是暖性的,而米饭是中性的,即使粥能将营养成分分解得更细致,也不如面食对胃肠道更能起到温养的效果,所以我们会推荐一些胃肠道不好的人吃一些面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版权申明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16 xdkb.net corpe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