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蒋氏家族最神秘的一个成员,一个家国的背叛者,一个自由时代的设计师。本书力图全景展示蒋经国一生的传奇命运:蒋经国为什么会加入共产党?为什么创造了蒋家党天下,又会亲手结束蒋家党天下?他是共产党员,也是国民党员;他用苏维埃方式维持国民党统治,用美式民主结束蒋家统治。几乎没有人有具体资料来描述真实的蒋经国,他的生活、他的性格、他的思考,其实仍然是一个谜。
[上期回顾]
蒋经国和章亚若的婚外情暴露后,引起各方不满。章亚若突然病逝,留下一对双胞胎。
蒋介石对蒋经国的未来有着较为深远的考虑,从赣南开始,就不断为蒋经国提供各项实质协助。蒋经国相当留意文宣战的效用,因此创办了《正气日报》,还设立通讯社、出版社、书店,并喊出“到赣南来”的口号,希望与延安抗衡。但没多久,国民党许多老人在他背后议论纷纷,认为小蒋太过张扬,连蒋介石都去函提醒他,尽可能不要大张旗鼓,以免招忌。
蒋介石对持续拉近蒋经国与宋美龄之间的关系格外用心。1940年10月,宋美龄在香港养病,刚好蒋纬国自美受训完毕后返国,蒋介石特地派蒋经国到香港迎接蒋纬国,并为他引见宋美龄。这也是蒋经国首度踏上香港的土地。
蒋经国虽然在行政上是在赣南担任专员,但蒋介石为加速对他的历练,不时以特别任务的形式,指派蒋经国到重点区域代替他巡视。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加入战局,为蒋介石提供全新盟友协助力量。1942年1月,蒋介石派出第五军、第六军投入缅甸战场,确保滇缅公路畅通,并带领蒋经国一同在腊戌会晤美方派出的中印缅战区司令史迪威,同时检阅部队。蒋经国接着还独自留在腊戌一个星期,代表老蒋慰问第六军每个连队。
蒋经国对国民党的暮气沉沉非常不满,多次写信提醒老蒋。由于入团后的特殊待遇,三青团已经成了升官发财的渠道,尤其是复兴社(“中华民族复兴社”的简称)把持的组织部,更把三青团搞成小圈圈,步国民党各派系生活腐化、失去革命意识的后尘。蒋介石此时再度指派充满抱负的蒋经国出任三青团的政治部主任,不但让他在掌握三青团上更进一步,更俨然有“太子系”人马成形、可与党中央组织分庭抗礼的味道。
1944年年底,八年抗战步入尾声。1945年列强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在未通知中国的情况下,签订了《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即《雅尔塔协定》,让蒋介石损失惨重。由于美方单方面同意把旅顺和中东铁路交还给苏联控制,加上外蒙古维持现状等多项关于远东问题的条件,以换取苏联同意调遣25个师越过西伯利亚,秘密出兵东北攻日,确保盟军在陆地作战的胜利,斯大林要求此军事行动要暂时对中国当局保密,等到部队全部转移完毕后再由美方告知。
蒋介石发现苏联介入政局已不可避免后,只好如列强要求,派出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于1945年6月27日前往莫斯科谈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面对苏联,有留苏背景的蒋经国自然成了蒋介石征询的重要人选,他也指示蒋经国以顾问身份随团访问。
莫斯科谈判期间,小蒋参与了几次公开会谈;让宋子文不满的是,蒋经国竟然能有机会与斯大林私下密谈。仅挂着上校军阶的蒋经国,此行最主要的目的本就不是谈判条约,而是以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私人代表身份,建立中苏间高层对话渠道。斯大林不管公开还是私下都展现了欢迎蒋经国来访的热诚。在双边一开始的礼貌性会面时,斯大林当着宋子文的面,特地让警卫递上一支俄制冲锋枪,赠给蒋经国当做礼物;双方私下会晤时,他又拿出一把苏制左轮手枪送给蒋孝文,以凸显双方关系友好。
与斯大林晤谈过程中,虽然蒋经国根据蒋介石训令,提出排除美国在东北开发的参与,探询苏方能否保证中国对东北中苏共同实业的控制权,但关键问题仍在外蒙古独立上。小蒋虽力争中国因割让领土而与日本交恶,因此国民无法接受以外蒙古独立为条件,换取苏联参战,但斯大林推动外蒙古独立的立场坚定,宣称此举是为苏联的军事战略考虑并预防外敌攻击,导致蒋经国的努力毫无成效。
虽然蒋经国此后依旧是蒋介石重要的苏联问题幕僚,也力主保持双边友好关系,但东北交涉的失败,让他被迫暂时保持低调,不再插手重要的中央政务。
1946年春,蒋经国由东北调回南京,担任军委会青年军复员管理处副处长,处长由陈诚兼任。蒋经国在南京可以随侍在蒋介石身旁,并依旧保持俭朴的生活作风,家眷则安置在杭州。蒋经国也在抗战后安排重修了溪口老家与丰镐房。
蒋经国依循古礼为母亲下葬。由于毛福梅名义上已与蒋介石离婚,更须顾及宋美龄的反应,所以蒋经国并未在墓碑上提及老蒋的身份,甚至遵照老蒋的指示,没有用“毛太夫人”的称号,仅拜托吴稚晖手书了“显妣毛太君之墓”的墓碑,落款处铭刻“男经国敬立”。在下葬当天,蒋经国痛哭流涕,无限伤心。
1946年9月中旬,三青团在庐山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蒋经国趁着公干的机会,再赴南昌探视一度避居贵州铜仁而失去音信的章氏兄弟。
在三青团这次会议中,蒋经国当选常务干事兼组训处长,蒋经国一扫被打压的怨气,实质掌握了三青团。但蒋经国的企图心不止于此,在青年普遍对国民党失望的状况下,三青团涌现组党呼声,希望仿效孙中山1924年前例,彻底改组国民党,甚至另组新党,并在确认蒋介石领导的前提下,实现两党轮流执政。蒋介石初期表达赞成态度,立刻引发 CC系高度质疑,党团冲突一触即发。
CC系与蒋经国的冲突日趋白热化。由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党中央开办的中央政校迁回南京红纸廊。原本蒋经国希望把三青团主办的中央干校自重庆迁到北京,但遭CC系主导的教育部杯葛,并建议蒋介石把中央干校与中央政治学校合并成一所新的政治大学,改由教育部管辖。蒋介石同意此一提议。但负责校务实际运作的教育长一职,蒋介石属意换掉陈果夫,由蒋经国接手。未料此举引发CC系高度反弹。
蒋经国早对主持党务的陈立夫与陈果夫颇为不满,甚至对蒋介石说出“党有二夫,政有二之,四凶不除,速国之亡”,颇有除之而后快的感觉。而另一方面,为抵制蒋经国,国民党主控的政校校园内竟然出现罢课学潮,引发老蒋震怒,指示陈立夫立刻终止纷扰,让老蒋怒不可遏。虽然陈立夫眼看事态严重迅速收手,但蒋经国也只能无奈地请辞。
眼看青年组织涣散,党中央派系恶斗,蒋介石指示蒋经国成立组织严密的青年组织,希望秘密发展第三势力。蒋经国与亲信商量后,决定成立秘密组织“铁血救国团”,代号为“社会问题座谈会”。但随着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的不断挫败,这个组织也终于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