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蒋氏家族最神秘的一个成员,一个家国的背叛者,一个自由时代的设计师。本书力图全景展示蒋经国一生的传奇命运:蒋经国为什么会加入共产党?为什么创造了蒋家党天下,又会亲手结束蒋家党天下?他是共产党员,也是国民党员;他用苏维埃方式维持国民党统治,用美式民主结束蒋家统治。几乎没有人有具体资料来描述真实的蒋经国,他的生活、他的性格、他的思考,其实仍然是一个谜。
[上期回顾]
蒋介石对蒋经国要求很严格,在父亲“亲苏”的影响下,蒋经国决定赴苏联留学。
到了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开学典礼邀请到托洛茨基演说,给包括蒋经国在内的许多中国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位革命青年在1925年12月,也就是抵达苏联后几个星期,就加入了共青团。不过,校园中的蒋经国则与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托洛茨基派(简称托派)建立起良好关系。托派对蒋经国影响甚大,小蒋与其他中国留学生加入了托派秘密学社。
蒋经国给自己取了一个俄文名字:尼古拉·维拉迪米洛维奇·伊利扎洛夫,据《俄国档案中的留学生蒋经国》一文称,莫斯科中山大学 1926年学生名册上写着“妮芝达诺娃是伊利扎洛夫之妻 ”,显示当时蒋经国在苏联已经结婚。这个“妮芝达诺娃”的中文名为冯弗能,是冯玉祥的女儿,也是一名赴苏的中国留学生。
不过随着中苏政治形势变化,蒋经国的留苏生涯出现极大改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苏联《真理报》点名批判“蒋介石已经叛变,他带领民族资产阶级脱离了革命,并重组了右翼国民党核心,与帝国主义勾结到一起反对中国革命”;莫斯科中山大学也立刻发起声讨。
蒋经国在群情激愤时站出来声讨他的父亲,高喊“打倒蒋介石”,并在莫斯科《时代周刊》一篇公开声明中指称,“现在我要说,革命是我所知道的唯一要务,今后我不再认你为父”;甚至还说“蒋介石曾经是我的父亲和革命的朋友,现在却是我的敌人。几天前,他已经不再是革命党,成了反革命分子……打倒蒋介石!打倒叛贼”。
蒋经国的积极作风获得斯大林赞赏,但更紧张的政治斗争形势却在苏联内部发生。斯大林开始对托派进行严厉镇压,并把托洛茨基赶出中央政治局,导致亲托派的莫斯科中山大学被卷入学潮中。由于斯大林在演说中提及托洛茨基事实上是拥护蒋介石的,因此蒋经国在压力与惶惑中,公开声明与托派并无关系。
由于蒋介石要求所有国民党籍留苏学生离开莫斯科中山大学,1927年8月5日有200多名中国学生获准回国,但是蒋经国并未通过申请,而是被同意提早毕业,进入莫斯科一所军校接受训练。他的第一任妻子冯弗能则和她的哥哥冯洪国在1928年5月回国,两人已然结束短暂婚姻。
蒋经国了解他在此处一举一动都必须通过莫斯科决定,并受到密切监控,因此他日后回忆时,连称自己“完全与中国隔绝了”。蒋经国虽退出托派,但仍与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江浙籍同学有所联系,这批同乡还戏称要推举蒋经国担任江浙同学会会长。
没想到这些私人信件,包括几封打算写给蒋介石而未能寄出的家书,被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担任支部局书记的王明掌控后,指控蒋经国在蒋介石指挥下成立反革命组织,要求逮捕蒋经国,酿成颇大风波。苏联当局无意将风波扩大,调查后确定是假案,蒋经国逃过一劫,也因此与王明关系恶化。
1930年5月,蒋经国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蒋经国当时第一志愿是申请回国,第二志愿则是加入红军,但由于蒋介石不断发动“剿共”,让蒋经国期望落空。
同年6月结束外高加索和乌克兰参访团行程并回到莫斯科后,蒋经国突然发高烧生病住院。出院后,共产国际要求他“体验无产阶级的生活”,因此于1930年10月将他改派到莫斯科的狄拿马电气厂当机械工具操作工人。此前从来不曾做过体力劳动工作的蒋经国写文章回忆道:“做了两天,不但双手肿了起来,而且还觉得腰酸背痛 ……我月薪只有四十五卢布……那时苏联食物短缺且价昂,面包要配给,鱼肉的供应亦非常有限。我常常空着肚子工作。”
1931年爆发的九一八事变,导致中、苏、日三国之间的形势紧张、微妙。斯大林此时秘密约见蒋经国,谈及中国与蒋介石对此的态度,并与其共进晚餐。随后苏联方面应蒋经国要求,将他改派到莫斯科附近的石可夫农村劳动。
蒋经国在石可夫劳动期间认真耕田,一个月后,被农民选举为农村苏维埃的副主席。三个月后,在蒋经国指导下,石可夫组织了第一个集体农庄。
后来由于身体不适,小蒋先卧病在床近一个月,病愈后到西伯利亚的阿尔泰金矿劳动数月,然后又被改派到乌拉尔重型机器厂担任技术师,一年后升为副厂长。
1935年1月,虽然蒋介石当时借五次“围剿”,把中共逼得展开长征,但作为军事强人的蒋介石,对日态度究竟是和是战仍是联共(布)关切的焦点。斯大林也因此于1935年1月再度召见蒋经国餐叙,了解国民党可能的变化。
蒋经国虽高喊打倒自己的父亲,蒋介石也自称“宁可绝后”。但血浓于水,蒋介石还是颇能体谅自己儿子的苦衷,并深切期待得到蒋经国的信息。随着中苏关系改善,他一再通过外交努力让蒋经国返国。宋美龄也通过中国驻苏大使转达蒋介石“非常盼望儿子能回到中国”之愿。
《真理报》曾出现一篇以蒋经国名义发表的文章《给母亲的信》,批评蒋介石对毛福梅太过绝情,同时批评他是“人民公敌”,他也以有“这样的父亲为耻”。老蒋虽不敢确认是否是蒋经国的手笔,但起码证明小蒋还安然无恙,“心为之一慰”。蒋经国日后也指称,是陈绍禹假借他的名义发表的。
与此同时,蒋经国的生活也在此时起了变化。1935年3月15日,蒋经国与同在机械厂工作的芬娜·伊芭奇娃·瓦哈里瓦(即后来的蒋方良)结婚。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将老蒋囚禁。先是莫斯科《真理报》《消息报》谴责囚禁蒋介石的行为,苏联后又公开表明,中国必须团结对外,蒋介石是唯一能够领导统一战线的人物。
蒋经国在西安事变发生后,虽立即提出返国要求,却碰了软钉子。因迟无返国消息,蒋经国再度上书斯大林。1937年2月,莫斯科传唤蒋经国,要他带上全家与细软。这次抵达莫斯科后,蒋经国才确定获准离开苏俄。蒋经国则书面保证,回国后绝不反对中国共产党或附和托派。他在临行前,又一次单独会见了斯大林。
3月25日,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康生领队下,蒋经国带着妻子与长子蒋孝文于4月19日回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