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否决”被泛用、滥用,媒体也已关注多年。某些不太合理的“一票否决”考核制,催生了不少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的新问题。在各地频现的“烟酒销售指标”、“精神病指标”、“结扎流产指标”等“雷人指标”背后或都有“一票否决”的身影。(11月4日《新京报》)
当一线公职人员,疲于奔命来应付,这时就让“一票否决”走了样。症结就在于,不少地方的规定,只是根据当地某些行政会议的决定,甚至是某个领导的讲话,就拍脑袋定下“一票否决”的规矩。
更大问题则在于,基本上“一票否决”都只是对上负责,基层所有精力都忙于“欺上”,而对此心知肚明的公众,却也只能干瞪眼。
而在老百姓关心的环保问题上,哪怕雾霾遮天蔽日、哪怕PM2.5爆表,你仍然难看到真正有力的环保问责。多年来环保却也煞有介事躺在一票否决的考核表上。这只因百分制的官员考核表中,环保在官员那无关痛痒,但是若由公众来“一票否决”,或许这是一张致命的否决票。
可惜,公众在这里没有话语权和议价权,只能眼瞅着他们最关心的“一票否决”陷入滚滚灰霾中。而那些或是形式主义的或是GDP至上的“一票否决”,则是所有官员拼命争取的进身之阶。那么,谁来擦拭一下落在真正民意“一票否决”上的那层厚厚的尘霾?
四川 李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