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现代快报10月16日社评《加强信息公开是回应社会关切的大前提》刊发后,引发读者共鸣。很多读者给我们来信,就政府如何实现信息公开、提升政府工作透明度,回应社会热点和公众关切谈了各自的想法。我们选取并编发了部分读者来信,希望给政府部门决策者一些启发。
回应社会关切
要事实更要速度
我感觉,当前回应社会关切的关键,在于回应的速度!一个没有速度的回应,在群众的千盼万盼中得来,看起来是在调查了解的过程中,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是在给谣言以空间和时间,给社会带来不必要的误解和恐慌,更是在人为的降低公共部门的公信力!速度可以赢得信任,更能打破谣传。俗语有“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之说,然万人传实不需要时间吗?如果我们有健全的舆情收集反应机制,能及时发现和应对传言,让传言传不到万人、千人,则谣言还会四起?有关部门还会被动?鉴于此,回应社会关切,加强信息公开,需要事实,更需要速度!南京 刘瑜
让记者广泛参与
政府各项活动
如何落实政府的有关信息公开,让多数人满意?我想谈两点。
其一,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各级政府发言人需要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公开有关信息。
其二,政府发言人毕竟是有关部门的“自家人”,公布信息难免会有所保留。因此,需要尽可能让新闻记者广泛地参与各种政府活动和会议。这么做,既可以弥补政府发言人公开信息的局限性,也可以起到舆论监督作用,还可以在第一时间做到家喻户晓。这样一来,社会上的谣言也会少一些。因此,政府信息的公开更加全面,让人民群众“兼听则明”,防止对社会问题与事件做误判。南京 王建国
不应止于信息公开
及时、坦诚的政府信息公开,公众才能掌握相关的真实情况,才有可能继续行使参与权、监督权。
回应社会关切并不能止于信息公开。一方面,信息公开的质量参差不齐,例行公事式的信息公开,并不能保证公众一定能掌握和理解相关情况。另一方面,信息公开不能代替公众参与和表达。信息公开的目的说到底是为公众参与和表达提供条件,让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合理。孤立的信息公开,会在无形中削弱信息本身的可信度和信息公开的价值。
可见,回应社会关切需要政府部门带着为民服务的“温度”,及时、完整和实事求是地公开信息,让公众“听得懂”、“信得过”,同时要创造建立在信息公开基础上的参与和表达渠道,尊重民意、汲取民智。让重大决策体现民意,彰显公益,让信息公开不再成为可有可无的“过场角色”。南京 何秋斌
网友声音
“华氏有道”:提高信息公开的原动力,就能提升政府公信力、社会凝聚力的“软实力”。
“阳光佳哥”:信息公开是必须的,但保证政府公信力,还必须保证真实、慎重。任何失实的信息,都不只是信息的失实,更是政府公信的失真。
“前途好_5z9”:迅速及时是信息公开的表象,内容的真实可信才是信息公开的关键。
“柳岸行尘”:“说到底,‘回应社会关切’重在敢交实底、诚恳互动。”一语中的。
“大大大大小说家”:多听公民的声音,友好回应快速落实公民需求,少找专家。
据新浪微博,“@现代快报”参与评报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