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南京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2013年9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4 >>现代快报网
有权拒绝10遍以上的作业;课间休息不能被占用;遇到问题可以向老师解释……
南京有一份小学生们自订的“儿童公约”
  8月19日封面版
  9月17日封4版

  有权拒绝10遍以上的作业;课间休息的时间不被任何理由占用;遇到问题有向老师解释的权利……这些都是南京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汇文儿童权利公约》中的内容,直面“拖堂”“罚写”等敏感话题。知道国家教育部要改《中小学生守则》了,学校的家长们建议,可以参考这份孩子们自己想出来的“儿童公约”。现代快报记者 黄艳

  1200名小学生订出八条“公约”

  今年5月,南京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1200多名小学生参与投票,选出了他们认为最该给孩子们的八项权利,订出《汇文儿童权利公约》:

  1、健康比成功更重要;

  2、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3、小秘密告诉妈妈,大秘密告诉爸爸;

  4、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5、不保守坏人的秘密,坏人可以骗;

  6、有权拒绝10遍以上的作业;

  7、课间休息的时间不被任何理由占用;

  8、遇到问题有向老师解释的权利。

  “公约”里最长的一条15个字,最短的一条8个字。关注到孩子的生命安全、遇到危险时的自护,还有在面对校园敏感问题时,有权向老师说“不”。

  给孩子话语权,让他们订“公约”

  为什么要制订这份“公约”?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校长高丛林说,孩子是学校的主人,应该有自己制订的规则。“都在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但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大人们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吗?”高丛林说,学校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公约”,特意通过广播做了宣传举例,还特别介绍了网传的英国小学生守则。

  老师们告诉小朋友,“你觉得作为一名儿童,我们在校可以有哪些权利呢?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条,比如:健康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任何人也无权剥夺儿童的安全权。”老师们还介绍了生命第一,财产第二。“生命第一的权力,告诉我们在遇到坏人时有权获得朋友的帮助或坚决拒绝坏人的要求。许多暴徒表面凶狠,内心却很胆怯。所以许多儿童齐心协力,万一遇到真正的身体威胁,儿童身小力薄,要学会向身边的人求助,而不能直接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与暴徒搏斗。”

  孩子们听了之后,就在想,自己觉得儿童应该拥有什么权利?学校大队部向全校学生征求意见和想法,最后汇总颁布《汇文儿童权利公约》。

  孩子们最讨厌的是“拖堂”

  大队辅导员王兰全程参与“公约”的制订,她说,当时孩子们是不署名投票的,小学部1000多名小学生,最后提建议投票的是1200多人。“有些孩子写了好长好长,我们做了整理,每条最多不超过15个字,这样一年级的孩子也能记住。”

  王兰和同事们把整理出的8条“公约”拿给孩子们进行“我喜欢的汇文儿童权利公约”投票,结果排在第一名的是第7条“课间休息的时间,不被任何理由占用”,下课铃声响,老师们应该准时下课,不拖堂,让孩子尽情享受快乐的课间十分钟;第二名“生命第一,财产第二”,孩子们在遇到坏人时,要懂得珍爱生命,万一遇到真正的身体威胁,儿童身小力薄,要学会向身边的人求助,而不能直接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与暴徒搏斗;排在第三的是“健康比成功更重要”。

  “公约”实施了几个月,学校里“拖堂”的情况不再有了。“我们以前在校园护导时,就会发现有个别班级,打了下课铃,孩子们还没出来,这时会问老师,是什么原因。”一位老师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以前老师“拖堂”会找理由,今天的学习内容多了,或是学校什么活动耽误了,或是只拖两分钟而已。“孩子的休息权不能被剥夺。”高丛林在“公约”颁布之后,就和老师们做了不得“拖堂”的约定。

  要解释权,可以对老师说“不”

  “‘拖堂’和‘罚写’,我们都预料到孩子们会提,但没想到,孩子们提要解释权的挺多。”高丛林说,细想一下,老师有时代表的是一种权威,如果老师看到学生似乎是犯了错误,批评学生,但学生也许有委屈,却不敢解释。“这也提醒老师,不要对孩子有思维定势,不能因为一个孩子平时调皮,他和别的孩子起冲突就一定是他不对。”

  “现在,校方在全校晨会上,也会反复讲孩子们的权益,包括让新来的一年级的孩子也能明白,可以对老师的不当教学方式说‘不’。”高丛林说。

  家长建议:教育部改“守则”时多听孩子意见

  王女士是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三(6)班的学生家长。“儿子说,他帮助手受伤的同座位,老师误以为他是做小动作,他勇敢地跟老师解释了。”王女士非常吃惊,儿子平时并不是特别外向,怎么会这么胆大?“后来他告诉我,‘公约’上规定,他可以向老师解释。”王女士前几天到学校接孩子,仔细研究了贴在墙上的“公约”。“我觉得特别实用,比如重视健康、安全,教孩子有事与父母沟通等等,还有这个课间休息的时间。”

  王女士说,自己特别担心老师“拖堂”。“虽然他们学校是新建的,教室的楼层都有厕所,但如果老师‘拖堂’,孩子还是可能来不及,这样身体可能要搞坏了。”而现在,就不存在这个顾虑了。“我一个同学的孩子,也上三年级,学校是老式的房子,厕所还在教学楼外面,老师一‘拖堂’,孩子就要冲刺般跑向厕所排队,太可怜了!”王女士说,如果教育部改“守则”也能听听孩子们的意见,加入这些“接地气”的内容就好了。

  (图片由金陵汇文学校小学部提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