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年轻父母办的讲座一大半听众是老人
“老候鸟”们异乡“上岗”
带着孙辈,内心却很孤独
继“啃老族”之后,“幼啃族”这个名词也不再新鲜。在南京这座外来人口众多的城市,不少年轻家长疲于谋生,没有时间和精力照料孩子,于是,辛苦了半辈子的“老候鸟”们离开家乡, “迁徙”到陌生的城市,心甘情愿地承担起抚养孙辈的重任,“培养幸福的孩子 ”。昨天,在这场由南京市人口计生委、建邺区人口计生局主办的专题讲座上,出现了很多白发苍苍的老人。
现代快报记者 余乐
一大半听众都是老人
这场讲座是针对0—3岁婴幼儿的养育人举办的,主题是“培养幸福的孩子”。然而,令记者感到惊讶的是,会场里出现了许多不再年轻的面孔。他们中不少人已经白发苍苍,额头上冒着汗珠,手里摇着蒲扇,时而低头认真记笔记,时而张罗身旁好动的宝宝。
主讲人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专家童梅玲也没想到,一场针对亲子教育的讲座,400多号听众中,几乎一大半都是老人。在感叹这些老人辛苦之余,她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隔代教育、聘请月嫂,我们都不提倡,孩子还是亲自带才好。”
离开老家,她觉得很孤独
再过几天,圆圆就要满1岁了。会场里,见奶奶戴着老花镜记笔记,并不搭理自己,她“哇”的一声响亮地哭了起来。这样的情景,53岁的金阿姨早已习惯了。儿女工作忙,经常加班到深夜,圆圆出生后,金阿姨便一直带着她,周末也不例外。
早年离婚,女儿是唯一的牵挂,可来了南京一年多,金阿姨时常感觉空落落的。“在盐城老家,每天除了家务事,还有老伙伴一起聊天、搓麻将。”来到陌生的城市,想找个人聊天都很难。白天圆圆睡着了,金阿姨就看电视剧消磨时间,一部《甄嬛传》看了很多遍。除此之外,她每天重复最多的动作,是抱着孩子走到阳台窗边,等待快要下班回家的女儿、女婿。
不会说话的圆圆还不能体会,外婆带着她有多艰辛。金阿姨刚把她放进婴儿车,她就耍起性子来,外婆只能将她一直抱在怀里。“我这人就是这命,只要孩子们幸福就行。”
儿媳嫌弃,老两口来“进修”
和金阿姨情况不同,老梁和妻子当初是乐呵呵地从山东老家赶来照顾孙子的。可没过两周,老两口便引来儿媳的一大堆不满。“嫌我们只会做粗茶淡饭,炒的菜不符合营养搭配。”老梁说,有时老伴用袖口给孩子擦擦鼻涕,儿媳也认为不卫生,让孩子受了委屈。
一大把年纪的两个老人,整天围着孩子团团转还遭埋怨,年过六旬的老梁有点想不通。“儿子从小是在泥地里滚大的,不照样考重点大学?”尽管如此,照顾孙子这棵“小独苗”,在他看来依然是“天经地义”的人生任务。
昨天,老梁在会场里显得格外兴奋,他顺其自然的喂养经得到了专家的认同,“喂口饭擦一下口水有啥好哩!” 刚走出会场,他就现学现卖地夸奖小孙子早上没闹人。“以前光想着把小孩喂胖,以后还要注重教育,今天算是第一课吧!”老梁像找到了新的岗位一样。
妈妈的话却越来越少
今年年初,一份与隔代教育相关的调查结果公布,“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而且孩子年龄愈小,与祖辈家长一起生活的比例越高。”随着社会高龄化的趋势,隔代教育和“幼啃族”越来越普遍。
讲座结束后,25岁的朱女士对现代快报记者说,母亲从老家来到南京照顾孩子,每天只有早晨和晚上有空,能和小区的其他老人聊聊天,“除此之外,一整天都很忙。我们的小家被照料得井井有条,可妈妈的话却越来越少,这是我最心酸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