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商业大佬、上流社会……你也许听过但肯定没听透彻的段子!怎样从蹬着三轮车卖键盘的小贩升级为电商圈的大佬?怎样就着咖啡吃大蒜并在上流场所泰然处之?怎样不耍流氓、不偷税漏税并在没有关系的背景下赚到真金白银?怎样从30万美元做到30亿美元,然后赔掉5个亿,身陷囹圄,然后再重装上阵,卷土重来……十三叔为你描绘生意场的清明上河图!
[上期回顾]
在1999年的中关村商贩圈子里,有一位能说会道的主儿,就是前文所说的“IT零售总”。当时的中国互联网还不太灵光,世纪末嘛,正是一批先行者探路的好时节。“IT零售总”抓住了好机会。
圈子之妙,就妙在它能将一个愣头愣脑、其貌不扬的人变成“牛×闪闪”的“内行”。一旦进入这个圈子,人家就是“砖家”,你再牛也只能甘当“外行土鳖”。圈子本来是不分高低贵贱的,只要有利可图,大粪圈和科技圈的“内行”,都可以把对方看做“土鳖”。
怎奈,人们总是要争个高低贵贱、上流下流的,概因人类与动物都有三六九等,但人类偏偏要“明明三六九等、非要假装平等”。
话说,人的心脏其实就像口袋:里面空空如也就叫做心灵;装一些好玩搞怪但无伤大雅的东东,叫做心眼;里面包罗万象,啥都有的,叫做……
什么?哆啦A梦的口袋?你太可爱了,人家哆啦A梦顶多叫做心眼,因为无害嘛。到底叫啥?依十三叔看,啥都装得下的口袋,应当叫做心计。
理论而言,心灵是上流,心计是下流。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正好相反。与此类似,高端与低端也“异曲同工”。那我们就来看看,你我并未察觉却无时不在的“上流与下流”的圈子们究竟是啥样吧。
新千年第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正式施行。各种新的法规连续出台,历史的车轮隆隆而过,商业圈子也像车轮一样越转越圆润,地上留下了一个个麦田圈,犹如外星人的杰作。
全年下来,人们更富裕了,人均GDP达到850美元,基本实现小康目标。但平均数字这个东西,就像男人的诺言一样只是听起来很美。一部分人的确富了起来,他们是圈子里的主角儿,圈子外的大多数人还在唱着“一无所有”。
可是不知道咋回事儿,这些先富起来的家伙们,冲到了世界的台前,于是,中国人百年未变的“屈辱”形象仿佛一夜间改头换面,腰杆子硬起来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有钱了”。而且我们自己不觉得,往往是老外惊呼:“哎呀妈呀,这家伙花钱老有范儿了,该不会是中国人吧?”当然,这都不是重点。这些游客出手之大方令人咋舌,买东西就像抢救济品,只不过救济品不要钱,买东西是要钱的。
不止老外头疼,在北京这样的城市里,不注意维护公共环境的卫生与秩序,也被看作是“没素质”的表现。忽然间,朋友见面最常用的一句调侃不再是:“最近在哪发财啊?”而是成了“能不能有点素质”,这说明,一个普世意义的“上流圈子”出现了。这个圈子最有趣的特点就是“装腔作势”。十三叔不是贬损,只是客观地描述。
早些年,大多数自认为有点身份的人还只是坐在酒店大堂里喝喝速溶咖啡。但是,注意了,咱家上流圈中人可是要优雅地让服务员来一瓶“依云”或者“巴黎水”,然后面对服务员茫然无助的眼神,大惊失色地问一句:“天哪,你们这五星级酒店,咋能没有‘Evian’和‘perrier’呢?”
可以再举个详细点的例子:京城四大俱乐部之一的“京城俱乐部”在昆仑饭店西边的京城大厦50层。十三叔去过几次,算见识了上流圈子的“喜好、风度与素质”。
走进直通50楼的电梯,发现电梯里面朴素得要命。一块灰乎乎的脚垫上面印着“since 1994”,仿佛这脚垫10多年前就放在了里面。出电梯便是招待的前台,服务员长得那叫一般,态度还很冰冷,敢情上流圈子的人就喜欢这种“味道”?
俱乐部设施、装潢不算豪华,远比不上随便一个四星级以上酒店的西餐厅,只是一个过道两边贴满了俱乐部会员活动的照片。照片上一个个牛人,才显示出这地儿的水深。
俱乐部主打的是50层楼高的无敌观光景。但,对于十三叔这种不识风情的人而言,更感兴趣的是俱乐部专用电梯口那一长列的“不准”:不准穿牛仔裤,不准大声说话,甚至不准接打手机……是的,十三叔没看错,不准接打手机……
这就是上流人津津乐道的场所。精英们一次性缴十多万,每年交几千会员管理费,就是为了看着吃不饱的夜景,吃着口味一般的饭菜,“享受”着服务员皮笑肉不笑的招待和各种这不准、那不准的条条框框。
如此对比下,那些到国外“烧钱”的游客肯定不属于上流圈子,因为“没素质”。在上流圈子里,大声讲话、随地吐痰这种“入门级”的“没素质”几乎成了一种奇闻,简直要冠以人品、智商有问题等等。一个保留低劣陋习的人,必然不入此门。反之,一旦被上流圈子接纳,“素质” 所指的实际是“品位”。所以,另一个层面,“有素质”的就是“上流”吗?也不尽然。
以当年国贸的女性白领为例,还不能是一般的白领,须是投资银行的女白领。十三叔的某女性友人正是其中一位,那“素质”和品位,没得挑。就拿穿衣而言,上万元的巴宝莉套装、Prada皮鞋自然不在话下,更有意思的是,人家桌子下摆着好几双鞋子,一来是走路、坐办公室、见客户各不相同,二来,高档皮鞋在大街上走一遭就磨损了,常备一双平价鞋子专用于“暴走”。显然,如此“有素质”的人士,不同于之前所叙的“没品”之人,但他们依旧算不得上流圈人。为啥?因为这两类人,一是“有钱没素质”,二是“有素质没钱”。
最重要的是,在上流圈,以十三叔的切身体验来讲,还是那句话,要懂得“装腔作势”。比如,戴眼镜,这个圈子里的人就戴蔡司的眼镜片;镜架呢, GUCCI之类的根本不入眼,必须是日本的赛璐珞手工定制架——这种材质容易起火,欧美不让用,因此与众不同。
有次,在二环边的一家酒店,十三叔与某圈中“名士”会面,亲眼目睹了圈子里的做派。人家拿着那张名目繁多犹如英雄帖似的酒单,不经意地问道:“您平时喝哪种酒?”十三叔明白,这是要借机展示一下他对酒水的研究了,便顺水推舟让他来推荐。说实话,酒单上的很多酒名,十三叔只是略有耳闻,却从未品尝。但见“名士”淡然一笑,轻轻一句:“我上次在这里存了一瓶从法国带回来的桑赛尔白葡萄酒,今天就喝这个吧。”
之后,他便向十三叔娓娓道来:“法国葡萄酒,我最喜欢的是博若莱红葡萄酒,产地是卢瓦尔河的酒也还凑合,哦对了,最近在一个party上喝到一款酒,是混合了意大利的扎比安奴和盖凯妮科这两种葡萄酿成的,味道很迷人……”天可怜见,十三叔当时只是“入门级”的圈中酱油客,哪里懂得这“迷人”的味道,只好含糊其辞,唯唯诺诺,就像个灰尘一样坐在一边,很没滋味。
说起上流圈子里的聚会,情形大致也如此,不过有更多“可装”的余地。
昆仑饭店二楼有个雪茄吧,欧式风格,面积不大,适合人数不多的私密聚会。某著名言情作家就很喜欢在这个雪茄吧里招待朋友。十三叔去过两次。有一次在雪茄吧里举办的小型聚会上,某位“疑似大亨”端着勃艮第葡萄酒与人炫耀他刚从古巴带回来的“高斯巴”雪茄,味道如何纯正。他的表情之投入,很容易让心术不正的十三叔浮想联翩。
或许太沉迷于雪茄的香味,大亨压根没有一人散一根、与大家分享的意思。这在十三叔看来,不止是不体面,简直是抠门。奇怪的是,旁边的几位与他谈笑风生,一点也不在意。
这也许就是人家上流圈子的规矩,十三叔不懂门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