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住在上海的黄晓燕女士向媒体反映,2004年她考取了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但拿到河南省中医管理局颁发的证书后发现,证书性别一栏出现印刷错误,被工作人员填成了“男”性。随后,黄晓燕向各级相关部门申请多次,历时八年却一直无法将证书上的错误更正过来,这份“变性”的资格证让她无法从医,也无法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只能卖药。
八年,足以让一个大学毕业的专业医学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医生;八年,只要有关部门有心改错,足以改正无数个错误。然而,黄晓燕历时八年的多次申请,却依然无法将证书上弄错的性别更正过来,更无法像其他同学那样追逐自己的从医理想。这对黄晓燕本人来说无疑是一种遗憾,但对涉事的政府部门而言却无异于一种耻辱。一个“变性”的证书,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有关部门工作的疏漏,更让我们看到了地方政府那种“踢皮球”的官僚作风。
当媒体就此事联系河南省沈丘县卫生局时,得到的答复是已将此事汇报给周口市卫生局中医科,将由市局向河南省中医管理局递交修改信息;记者联系发证机关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得到的答复却是负责考试和发证的两位领导都出差了,不便透露他们的联系方式,而且当年给黄晓燕签发资格证的人已经调到其他单位了。从下到上,各级部门“打太极”的话都说得滴水不漏,这恰恰让我们弄懂了八年改不了一个小错误的真正原因。
政府部门应该少犯错,但这并不意味着犯了错误就要死扛着或者置若罔闻。实际上,没有人指望政府部门从不犯错,但有错必纠恰恰是一种值得赞赏的行政美德,如果说弄错医师资格证的性别可能为政府形象减分,那么,及时更正这个错误并向当事人真诚道歉,必然会给政府形象赢得更多的加分。毕竟,改个错对某些部门来说仅仅是多盖几个章的事儿,但对当事人来说,影响的却可能是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