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6版:发现 最新探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下一篇 4 2012年3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徐州,百战之后化不开的那一抹柔情
  彭祖以温情治理徐州
  历史上的徐州看惯了刀光剑影
  窑湾镇上的老建筑 资料图片

  昔日兵燹地,今朝成绿草。但在外人眼中,徐州人的性格仍被剽悍二字圈定。事实上,正如易中天评价:“徐州受到来自邻近的齐鲁文化圈强有力的影响,成就了较为明显的带有豪爽大气、精干、讲究情义的性格特点。楚人重情,齐鲁重义,这两种文化在徐州融合,从而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谈到的徐州文化特征,以及徐州独特的城市性格:有情有义,敢作敢为。”然而,在豪情与粗犷的背后,这座城市处处都展露出它的细腻与柔情。

  □本版主笔 刘丽

  历史上,见惯了大场面的徐州

  事实上,地处古汴水与泗水交汇的徐州,在饱经战患的远古时代,就有一群被称之为东夷族的先民们在这处水源充足,山林茂密的小型盆地里,过着桃花源一样的生活,屋舍俨然,往来耕作,日子过得和平自足。《竹书记年》载:“(商)河亶甲三年,彭伯克邳”。帝尧将此地封赏给彭伯(彭祖),称为大彭氏国,后称彭城,现在是徐州。最初的徐州是一座被战争打开命运格局的城市,不过受封后的彭祖再不爱打仗,一心钻研养生之道,以温情治国。大彭国历经尧、舜、禹、夏朝、商朝,八百多年后被商王武丁起兵所灭,从此一直战事频繁,直到最后一次1948年的淮海大战,徐州前后经历了几百次之多的战争,平均每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

  4000多年漫长的战争史里,在徐州发生的频繁战争引起古今军事家的关注,为什么它的得失在战争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呢?对此古今军事家的观点都是相同的,东晋人认为,“彭城之得失,辄关南北之盛衰。”辛亥革命领导人黄兴曾这样评价徐州的战略地位:“南不得此,无以图冀东,北不得此,无以窥江东。是胜负转战之地。”作为“北国锁钥”,“南国重镇”,在南方军事家眼里,占领了徐州,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北方大门之锁的一把钥匙;而在北方军事家眼里,夺下了徐州,就等于占领了向南方进军的桥头堡。

  除了是兵家必争之地外,历史上的徐州是见惯了大场面的繁华之地。徐州河道畅通,以水运便利著称,可称为南北交通襟要,既是物资中转处与集散地,又是历史上的漕运重地。明代的徐州、淮安、德州、临清作为明朝征收贡粮设于运河沿途的四个转运站被后人誉为国家四大漕运粮仓;万历年间,徐州漕运异常繁忙,明代中期,徐州得运河之利,已是“物华丰阜,可比江南”。广运仓的漕运贸易,舟帆如云,市廛喧闹,成就了明代徐州三百余年的繁华。

  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注定徐州的成长伴随着金戈铁马的厮杀声,以剽悍来适应生存。而“物华丰阜,可比江南”的繁华,让见惯大场面的徐州豪情中透着淡定。然而,柔情是渗透在这座城市的骨髓里的,城市风物、人情地貌,处处都有迹可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发现 最新探索 A26 徐州,百战之后化不开的那一抹柔情 2012-3-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