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好书快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3 上一篇 2012年3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康熙书房提供的经验——有容乃大

  [内容简介]

  本书为阎崇年潜心三十年之作,同名节目正在央视百家讲坛播出。全书从明朝迁都北京开始,历史跨度长达600年,以全新的“大故宫”概念,打开故宫外延,首次将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沈阳故宫、南京故宫、台北故宫等,纳入故宫姻系,并以此为脉络,透彻解析绵延千百年的封建皇家族系、机制构架、社会人文、文化渊源,以及建筑、文物、民风等,实为生动可读、耐人寻味的“故宫百科全书”式著作。

  [上期回顾]

  明清两代的武英殿,大部分时间发挥着文化功能。清朝著名学者方苞,历仕康雍乾三朝,曾任武英殿修书总裁,他的官宦沉浮与勤奋修书,见证了武英殿修书的起步和繁荣。

  康熙书房就是南书房,在乾清门到乾清宫这个相对独立的乾清宫庭院里,院的周围有40间门庑环绕,四面主要有四殿(昭仁殿、弘德殿、端凝殿和懋勤殿)、三房(南书房、上书房和敬事房)、两处(奏事处、批本处)和一宫(乾清宫)等建筑和机构,其中乾清门里西侧,坐南朝北的一处就是南书房。

  康熙帝设立南书房的最初动因是:其一,康熙帝身边的太监、宫女,没有文化或文化不高,不能同他研讨经史,切磋书法;其二,各大臣都有职务,也不能随时陪伴身边,日侍左右;其三,他们住地离皇宫较远,随时咨商,很不方便,每日派员,轮流值班。其四,加强皇权,抑制旗权。所以要设南书房,这些随侍左右的大臣应是:品德高尚,学艺专长,任事专职,住近宫廷。

  “书房”是清入关前的旧名,“南”字是因书房在乾清宫南面,所以称南书房,又称南斋。雍正时在圆明园也设有南书房。

  最早正式入直南书房的官员为张英和高士奇。南书房官员称南书房行走,但从大学士到侍郎等,都称翰林,进出南书房,可走乾清门。但进出门时都由内监或侍卫陪同,不可个人单独进出,在书房门外的院里也不能随便走动。

  南书房的官员,地位特殊,称为“内廷”。“内廷”官员有哪些人呢?一是御前大臣,二是军机大臣,三是南书房翰林,四是上书房师傅,五是内务府总管。

  就连内阁大学士、内阁官员都算外廷,而不算内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内阁为外廷。内阁又为什么算外廷?因为雍正朝从内阁分出军机处,军机大臣算内廷,大学士也就算外廷。南书房翰林与内廷官员进入内廷,从乾清门出入。

  南书房翰林,挨近皇帝,参与机要,容易得宠,升迁较快。但是,南书房翰林,也蛮辛苦的——官员虽以入直南书房为荣,但不知其苦:“咫尺天颜,垂手侍立,久之则气血下注,十指欲肿。若派写进呈书籍,则终日伏案而坐,两脚不得屈伸。”

  有人说:“伺候时立得手痛,钞录时写得脚痛。”皇帝到南书房的时候,值班的翰林们都要到门外站着回避,“呼某人则入,不呼则候,帝去乃入也”。皇帝与每个人谈话的内容,都是两人间的机密,外人不得闻知,更不能外传。

  南书房值班的翰林,文具由内务府办理;饮食由御膳房供应。早餐在家里吃——《履园丛话》记载:徐乾学饭量大,每早入朝,吃实心馒头五十,黄雀五十,鸡子五十,酒十壶,可以竟日不饥。同朝张玉书古貌清癯(qú),早餐只食山药两片,清水一杯,亦竟日不饥。

  大多南书房值班翰林,伙食标准有规定:“每餐每日肉菜半桌,稻米一仓升,茶叶一钱。”(《清宫述闻》)可以喝免费的茶水。夏天,从五月初一开始,每天赐给冰块,装在大盘里乘凉。时令鲜果,地方特产,时常供应,也受赏赐(如字画、笔砚、眼镜、鱼类、鹿肉等)。

  南书房也有趣闻:状元于敏中初直南书房时,一日同僚谈锋正浓,于敏中微闻声音,疾呼其同僚说:“老头子来矣!”

  话音刚落,乾隆驾到。乾隆帝听到说自己是“老头子”,颇不高兴,严厉诘问。翰林们很紧张,不知如何回应。

  这时,于敏中机灵地对答:“万寿无疆曰老,首出庶物曰头,父天母地曰子。”乾隆帝一听,转愠为喜。于敏中节节高升,很快升为尚书,后官至大学士。

  南书房的翰林,功夫既在书房内,又在书房外。他们走出南书房之后,有的做尚书、侍郎,有的做大学士、军机大臣,有的风清气正、耿介终生,也有的贪污纳贿、行为龌龊,更有的身后受辱,枭首锉尸。下举两例,略作介绍。

  沈德潜,今江苏苏州人。乾隆四年成进士,已六十七岁。庶吉士散馆时,已七十岁!一天傍晚,乾隆帝巡视,问谁是沈德潜,他自称为“江南老名士”,授为编修。

  七十一岁,命在上书房行走,官礼部侍郎。后德潜因病乞休,命以原衔食俸,仍在上书房行走。

  乾隆十四年,再请归里,命原品休致,仍令校刊《御制诗集》。让他如有著作,寄京呈览,赐给人参,并赐诗送行。

  德潜归乡,进所著《归愚集》,乾隆帝亲为作序,称其诗与王士祯相伯仲。后几次来京,其中一次是:德潜年八十时来京,赐额“鹤性松身”,并赏赉藏佛、冠服。入朝赐杖。乾隆帝命集文武大臣七十以上者为九老,沈德潜为致仕九老之首。命游香山,并在内府挂沈德潜的画像。

  欲无止境,常有凶险。沈德潜奏进编纂的《国朝诗别裁集》,请乾隆帝作序。乾隆帝发现诗集的首篇为钱谦益的诗。钱谦益是明朝人,又为清朝做官。乾隆帝因谕两条,命内廷翰林重新校定该诗集。

  后乾隆帝几次南巡,沈德潜等迎驾常州,加太子太傅,赐其孙维熙举人。卒年九十七。赠太子太师,祀贤良祠,谥文悫,又御制诗为悼挽。不久,有人讦举人徐述夔《一柱楼集》中有悖逆文字。经查集前有沈德潜为徐述夔作的传,称其品行文章皆可为法。

  “《一柱楼诗》案”经乾隆帝二十余道“谕旨”,最后定案:抄家,掘坟,剖棺,枭首,“将该犯徐述夔之尸,枭去首级,凌迟锉碎,撒弃旷野”,并将其首级,悬示于东台县城。(《清高宗实录》卷一千七十一)将徐述夔之子、孙,学生徐首发等处以死刑,作跋的毛澄“杖一百、流三千里”。结果,有两人戮尸、六人处死、一人流放、一人徒刑、一人戍军台。乾隆帝又命夺沈德潜赠官,罢祠削谥,仆其墓碑。

  乾隆帝曾说:“朕于德潜,以诗始,以诗终。”但事实上,未与诗终。若一旦惹恼了皇帝,就一切都不管不顾了。

  刘纶,江苏武进人。少年俊颖,六岁能文,长于古文辞。乾隆元年,以生员举博学鸿词,考第一,授编修。后直南书房,又命在军机处行走,授文渊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

  刘纶,至亲至孝,亲丧三年不喝酒、不吃肉。直军机处十年,与大学士刘统勋同辅政,有“南刘东刘”之称。器度端凝,出入殿门,进止有度。早年买宅数间,后做军机大臣、大学士、工部尚书二十余年,没有增加半间房屋。

  衣履垢敝,不做新服,但上朝必着盛装,为什么呢?他说:“不敢亵朝章也!”一天,侍郎王昶在严冬黑夜,有急奏草稿,半夜到刘纶相府。纶起燃烛,操笔点定。天奇寒,呼家人备酒肉,但厨房空空,仅得十几枚枣下酒。史官赞道:“其清俭类此!”

  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这是历史上取得突出成就者的共同经验。

  总之,清朝的南书房,自康熙十六年建立,到光绪二十四年撤销,存在222年。在康雍乾时期,是南书房的兴盛时期,越到后来,越加衰落。

  康熙书房提供了一条经验:学习聪明者的聪明,会更聪明;吸纳智慧者的智慧,会更智慧——修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品质。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好书快读 A15 康熙书房提供的经验——有容乃大 白雁 2012-3-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