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4,32……”6日22时许,江油市双河中学,地震预警警报系统发出的倒计时声突然响起,打破了校园的宁静,该校1200余名住校学生听到警报声后,按照应急预案有序疏散——这是我国首次有学校收到实际地震触发的地震预警警报。
中学4次演习后迎真警报
引发这次警报的,是6日晚10点03分,发生于汶川的3.8级地震。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这次地震,触发了该所在汶川余震区域布设的地震预警试验系统,系统向预警接收终端发出信号,而双河中学的接收终端,在收到信息时,自动打开了学校广播,并发出了警报,播报地震波到达学校所在地时间的倒计时。
实际上,今年11月1日举行的“跨区域多所学校同步地震预警演习”,江油市双河中学就是其中之一。在这次演习当中,四川、甘肃、陕西的5所中小学校安装了预警接收终端。
7日晚,双河中学老师陈刚告诉记者,作为允许实际地震触发预警的试点学校,该校先后进行了4次演习,学生都已形成条件反射,当晚听到报警声,全校师生就按照预案有序疏散。
今年9月,该预警系统开展了公众体验活动,来自国内17省市的近400名体验者参与,这是他们当中收到的第28次预警警报。到目前为止,所有预警警报都由实际地震触发,无一误报。
原理与地震波打时间差
据了解,地震预报在全球仍是一大难题,但无法预报不代表不能预警。区别在于: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而“地震预警”是指大地震已经发生,抢在严重灾害尚未形成之前发出警告并采取措施的行动,也称作“震时预警”。
地震预警的关键是,利用地震波的前几秒的数据准确估计震级、震中位置以及快速估计地震对预警目标的影响等。
汶川地震发生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自主开发了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并拥有全套自主知识产权。这套系统面世后,布设在约2万平方公里的汶川余震区域,在2010年8月8日以前,已对布设区域内发生的60次余震成功实现了预警。
“预警系统的原理就是与地震波打时间差,监测站需要搜集震前3-5秒的数据进行分析,因此有20公里左右的盲区。但是在距离震源50公里内的地区,会在地震前10秒收到预警信息;90-100公里内的地区,能提前20多秒收到预警信息。”该研究所王暾博士说。
■延伸阅读
有效预警时间不超30秒
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纵波传播速度9100米/秒,破坏力较小;横波传播速度3700米/秒,破坏力较大。地震预警就是布设相对密集的地震观测台网,在地震发生时,利用地震波与无线电波或计算机网络传播的速度差,在破坏性地震波(地震横波)到达之前给预警目标发出警告。地震预警更像是一场和地震波的“赛跑”,但对于绝大多数地震,地震预警能够提供的有效预警时间不超过30秒。据《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