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世界上很少有哪座城市会像巴黎那样被夸得天花乱坠。可撇开那些关于巴黎的陈词滥调,真正的巴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以巴黎人的眼光,用异于平常作者的独特视角,向读者展示日常生活中真实有趣的巴黎面貌。
[上期回顾]
巴黎最常见的面包是“长棍”(Baguette)。“长棍”不仅是面包,还是法国文化的象征符号。
许多巴黎人并不知道塞纳河上的天鹅岛是个什么去处。或者有人知道这个地方,却又叫不出它的名字。倒是有些喜欢“深度探索”的游客,为了去找那座竖在塞纳河上的自由女神像,歪打正着地上了这座小岛。其实,自由女神像就坐落在天鹅岛的最南端。从它背后丑陋的杰奈勒桥(Pont de Grenelle)就可下到天鹅岛上,转身钻过桥底就到了自由女神脚下。昔日法国人民为了表达对崇尚自由的美国人民的热爱,送了他们一尊自由女神像。这座大雕像在纽约港安家后,一时间成为自由精神的象征,成为受压迫者心中的自由灯塔。法国人民在高兴了一阵子后忽然又有点惋惜:为何诞生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精神的法国却没有一座自由女神像呢?这种情绪很快便被他们生活在大洋彼岸的亲戚们了解了。侨居美国的巴黎人社团于是觉得自己有义务做点什么。于是,他们在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之际自筹资金,建了这座迷你版的自由女神像送给巴黎市,既填补了自由女神像在法国的空白,又表达了法侨的赤子之情。
天鹅岛自由女神像不论是造型还是比例都与纽约港的那座一模一样,只是个头仅有本尊的1/5。天鹅岛的最北端也竖立着一座雕像,它的规模比另一头的自由女神像小了不少。这座名为“文艺复兴的法兰西”的青铜雕极像在法国各地都能见到的圣女贞德像,但它那夸张的现代风格却不是法国人喜欢用来描绘贞德的手法。这座雕塑上的主角骑在一匹彪悍的烈马上,身躯做剧烈后仰状,手中一把弯曲的蛇形宝剑直指前方的艾菲尔铁塔,让人想起手举长矛直指大风车的唐·吉诃德。后来听说,这是一个丹麦人上世纪30年代为法国创作的一件艺术作品。而雕像底座上的题刻显示,雕像由著名的法国铸造师Alexis Rudier在巴黎铸造。 顺便说一句,这座怪异“贞德”雕像所在地是一年四季里从塞纳河上眺望艾菲尔铁塔最好的位置,我自己每次经过这里,都会被塞纳河上开阔的风景所吸引,不自觉地驻足眺望一番。
“文艺复兴的法兰西”的背后竖立着跨越天鹅岛的另一座桥,比赫-哈克姆桥(Pont Bir-Hakeim)。这座跨越塞纳河的大铁桥建于20世纪初叶,桥分上下两层,桥身由四组造型优美的铸铁雕塑和新艺术风格的“吊灯”装饰着。如今巴黎的地铁6号线由桥顶通过,桥面则走车和行人。这座铁桥中间那条由铸铁立柱所构成的“长廊”是巴黎一道有名的城市风景。巴黎的婚纱摄影师、广告摄影师无论什么季节都喜欢在这条“长廊”中取景。《巴黎最后的探戈》等许多著名的“巴黎主题”电影里也都出现过这条“长廊”的美景。
全长850米的天鹅岛就夹在这一丑一美的两座桥和一大一小的两座雕像间。准确地说,小岛中间还有一座桥,那是巴黎C线“城铁”(RER)列车专用铁路桥,它在小岛上留下一处“涵洞”,算是岛上唯一的人工建筑物。每个周末我都带儿子去这个小岛上散步,每每至此他便跺几下脚,用细小的嗓门吼几声,为的是听一听“涵洞”里的回声。
天鹅岛的两岸是巴黎人口最密集的15区和16 区。大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的建筑师们忽然突发奇想,决定对塞纳河沿岸固有的传统面貌进行一次革命,于是选了天鹅岛左岸的15区建了一堆大大小小的摩天楼。相对于此,右岸的16区似乎也不甘落后,这里的河岸上建了一座外形如巨大储油罐的白色建筑与摩天大楼们遥相呼应。这座“储油罐”就是法国广播电台,号称“法国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物”。这两年间“储油罐”一直在大修中。外墙上蒙着的遮羞的“外衣”几经风吹雨打换了几身又千疮百孔,却迟迟不见工程结束的迹象,看来要修的地方实在不少。最近“储油罐”上又换了一身“新衣”,上面居然还印了行大字:“有时我们将自己隐在幕后是为了最终能在前台更出色地表演”。看来,还得花不少时间它才能重新“脱衣”“表演”。
儿子两周岁的那个冬天很冷,天鹅岛上寒风呼啸。我们去了几次后决定暂停每周的小岛之旅。可这一停顿不要紧,等我们再想起该去天鹅岛走一走时已经到了阳光明媚的四月。天鹅岛上不仅绿意盎然,而且多了许多牵着手的情侣,一路笑盈盈地走着,就连那些平时绷着脸散步的老头老太们,这时也是满脸的风和日丽。小岛“深处”的长椅上已出现一些脱得只剩下胸罩短裤的年轻人,一脸严肃地晒着太阳。其实,小岛上狭窄的路面、陡峭的河堤和零落的座椅并不适合进行日光浴。但这点不会妨碍巴黎人,或许因为冬季漫长,将他们变成了最能见缝插针晒太阳的城市人。有人说巴黎人具有向日葵的属性,脸蛋总朝着太阳。我倒觉得太阳能电池板是仿照巴黎人的肌肤造的:只有晒太阳才会产生能量。
小岛上还有人遛猫。与狗相比,猫其实更爱自作主张地行动,加上猫都喜欢昼伏夜行,因此我总觉得遛猫是事与愿违之举,至少我见过的那些被主人带上小岛的猫没有一只是显得高兴的。它们大多不愿走动,只爱眯着双眼晒太阳,听见人声时抬一抬眼皮便是它们主要的身体运动了。不过,据说遛猫如今在巴黎是一种时尚之举,很有蔚然成风之势。而从那些猫身上的专业装备看,至少宠物服务界已经为人类大规模遛猫做好了物质准备。
除了遛猫、遛狗、晒太阳这类极其平庸的日常活动,天鹅岛上也偶出奇事,比如“遛人”就算一桩。
那是一个不算冷的冬日,岛上行人不少。刚摆脱了童车的儿子正饶有兴趣地蹒跚学步,我们俩行至小岛中间时忽然听背后有渐近的人声。我回头一瞧,身后走来两名模样奇特的女子,其中一人的面貌神似“阿凡达”的女主角。另外那位貌似平凡一些,可脖子上却戴着个狗用项圈,项圈上拴着一根长长的皮绳,皮绳一头正捏在“女主角”的手中。她俩一边说话一边快步前进,同时“女主角”还不断地“抻”下手中的皮绳,确保两人步调一致。我先以为自己看走了眼,直到迎面走来四位年轻人,看见那擦身而过的一对后也面露惊疑,我才确定自己确实目睹了“人拴狗链”的一幕。谁后,我看见她俩在前方一张长椅上坐下,“女主角”一手拉皮绳一手开始朝那戴项圈的女子嘴里喂食,吃的那位只动口不动手,确实有些宠物相。不一会儿,“女主角”一抻手中的皮绳,两人离座继续前进。我至今也没弄清这奇特的一幕究竟是哪一出。因此只能说是“遛人”。此事我告诉过几个朋友,可众人认识不统一。有人推测那是动物保护主义者,有人说我遇上了喜欢在公共场所进行展示的自虐狂, 还有人肯定那只是两个青春期荷尔蒙过剩的女青年,正在以实际行动践踏社会准则。话说几年过去了,我却再也没有遇上过那“遛”与“被遛”的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