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好书快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下一篇 4 2011年9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曾两次上美国大报的头版
  周文重 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友情推荐

  [内容简介]

  周文重,祖籍江苏,1945年出生于重庆,幼年随父母迁居上海。20世纪60年代毕业于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73-1975年在英国巴斯大学、伦敦经济学院进修。留英回国后供职于外交部,先后在翻译室、美大司工作;历任驻巴巴多斯、安提瓜和巴布达、澳大利亚、美国大使;曾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副部长。本书以白描的手法忠实记录了作者2005-2010年任中国驻美国大使期间亲身经历的十二件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美关系的历程。

  [上期回顾]

  随着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汉语热”持续升温,孔子学院应运而生。先成立的孔子学院成了种子,也成为榜样。

  【第一次腹地之旅】

  在美国任大使的五年中,我曾两次上美国大报的头版,这要从我的两次美国腹地之旅说起。

  我到任后一直考虑如何加强对美国中西部的工作,这不仅是因为当时美国国会两院与经济贸易有关的委员会的多位负责人来自中西部,那里的传统制造业比较集中,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相对强烈,我们需要去做工作;而且因为美国中西部是美国重要的农业州所在地,而中美农产品贸易美方一直有大量出超,在我到华盛顿上任的前一年即2004年,中美农产品贸易额已达到100.9亿美元,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农产品达到创纪录的65亿美元。2004年,我国从美国进口大豆达到940万吨,占当年中国进口大豆的47%,自美国进口棉花达93万吨,占当年中国进口棉花的49%。以上特点决定美国中西部的这些州一方面想扩大对华农产品贸易,另一方面又担心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继续扩大。如何通过调动这些州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积极性,来做这些州的联邦议员的工作,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决定先去衣阿华州(又译艾奥瓦州),因为美国参院财委会共和党首席成员、衣阿华州共和党联邦参议员格拉斯利向我发出了访问衣阿华州的邀请。参院财委会负责人位高权重,参院有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议案均先交该委员会审议。

  衣阿华州面积14.57万平方公里,人口292万(2000年),为美国第26大州。衣阿华州位于密西西比河与密苏里河之间,全州大部分地区为平原。印第安人早年在此居住和狩猎。1673年法国探险家作为首批欧洲人来此。19世纪30年代初期为开采当地铅矿,许多法国人到此定居。1803年,作为购自法国的路易斯安那领地的一部分并入美国版图,1846年正式加入联邦,成为美国第29个州。衣州土地肥沃,在美国十大农业州中排名第二,玉米产量在50州中居第一位,大豆和燕麦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生猪产量为各州之冠,肉牛头数仅次于得克萨斯州。衣州的工业也很发达,以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机械制造为主。

  我即将访问衣州的消息传出后,《华尔街日报》驻华盛顿记者奈尔·金(Neil King)主动联系驻美使馆,要求随行并报道。我想这是扩大对外影响的好事,便欣然同意。访问结束后,金于11月18日在《华尔街日报》头版,发表题为《广交朋友,中国大使深入美国内地》的文章。

  【第二次腹地之旅】

  我的第二次美国腹地之行,是在2006年5月31日至6月2日,邀请我做此访问的是美国商会。美国商会十分重视做美国中西部农业州的工作,专门挑了中西部比较有代表性的密苏里州和内布拉斯加州来开会,邀请我前往发表主旨讲话。美国商会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我高兴地接受了邀请。《今日美国报》获悉此访后,专门派记者林奇(David J.Lynch)随行报道。密苏里州是美国农业大州,内布拉斯加的农牧业则是该州的主要经济支柱行业。

  我的内布拉斯加州之行的第一站是该州最大城市、位于密苏里河畔的奥马哈。在内布拉斯加州,当地工商界普遍渴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联系。企业主管们会聚奥马哈的会议中心,听我讲中美关系,讲中美贸易优势互补,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他们被中国这个飞速发展的市场的前景所鼓舞。据现场统计,与会的150多名听众中大约有一半人到过中国至少一次。来自肥脑(Fat Brain)玩具(一家教育产品的制造商)的约翰·贝彻尔说:“这是一个向中国推销极为难得的机会。”

  我在这里的演讲赢得了热烈的掌声,我还前去拜访了内布拉斯加州的共和党联邦参议员查克·哈格尔。哈格尔积极评价我此行,笑称是一次摆脱华盛顿、寻求第一手公众意见之旅。他还表示,中美关系是攸关美国未来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之间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同时也存在不少分歧。双方应以合作而非对抗的态度处理两国间的分歧。哈格尔在共和党内属温和务实派,后因不能容于党内右派,离开了参院,成为奥巴马的好朋友。在这次旅程中,我依然被这里的记者问及人权问题和中国政府如何保护外国公司的商标权、专利权,但相对于华盛顿的记者,这里的记者不那么咄咄逼人。比如在奥马哈市,一个地方电台的记者问了我一系列关于此次行程的问题,她对奥马哈能否得到一只中国大熊猫的前景极其关注。

  短短的几天行程中,我逢人便讲中美贸易,力图让美国人了解,并不是中国喜欢贸易顺差,中国对美国限制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很有意见,中国想买更多的美国制造商品,但美国政府不卖。比如江苏省想买一架美国直升机以改善省政府官员在省内的交通问题,但由于对华技术出口限制,遭到了拒绝。那些限制措施使美国在中国的2000亿美元的高科技进口中仅占8%。我说:“我的主要工作是推动起起伏伏的中美关系能够良性发展。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认清双方是朋友而不是对手。”当被问到用一句什么样的话来描述布什政府同中国的关系时,我说:“我们是利益相关者。”

  我讲这番话的背景是,中国始终因美方声称的不公正贸易而备受攻击,他们认为中方的贸易策略侵蚀整个美国的工业。在我看来,对这些攻击视而不见是不可取的。我从华盛顿到美国各地接触了一些立法者和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并将我得到的数据和结论传递给美国各界,消除他们将中美贸易不平衡怪罪于中方的误解。

  我的第二次美国腹地之行收获颇丰,既广泛接触了内布拉斯加州和密苏里州的各界人士、联邦议员,又深入了解了两州的州情和人情,我与哈格尔和邦德等联邦参议员结下的友谊成为我日后开展对参院工作的宝贵财富。

  我回到华盛顿后,由随行美国记者戴维·J·林奇采写的《在腹地游刃有余》一文刊于6月11日的《今日美国报》头版。美国著名大报刊登中国大使的追踪报道尚属罕见,在美国产生了较大反响,赵小兰部长写信给我表示祝贺。

  马克·吐温在其自传中写道:“肤色和条件横加给我们一条难以捉摸的界限。”深入美国腹地,也是我走入美国人内心世界的过程。使我看到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界限”其实并不是深沟大壑。中西部对我的启示是:既然荒野可以变成良田,村庄可以变成城市,那么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人们坚持不懈地奋斗,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我也更加坚信,靠着中美两国人民的不断开拓,在中美关系原有的沟沟坎坎上一定会植满美与爱的玫瑰。对中美关系的前景有着更加乐观的预期,可以说是我此行最重要的收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好书快读 A18 我曾两次上美国大报的头版 2011-9-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