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20版:今日观察/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下一篇 4 2011年8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民日报推出“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报道——
实现教育公平,身份壁垒要打破
  周凯
  南大新传院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系主任

  河北邯郸通过联盟校、兼并校、设分校等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走出了一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择校热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邯郸的探索,为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上好学提供了有益启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促进教育公平,让孩子们同顶一片蓝天,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这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工程。

  实现“有学上”,公平问题仍突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盛,教育为先。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适龄儿童“不花钱、有学上”。

  也应看到,当前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特别是教育公平问题还很突出。不论是很多家长头疼的“择校”,还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同城”苦恼;不论是学前适龄儿童“入园难”,还是不同地区考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这些都与教育公平息息相关,反映出城乡、地区和校际之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不同群体之间接受优质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1100多万。让他们享有与当地学生同样的学习机会,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为此,2001年国家提出了“两为主”政策,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和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有效缓解了随迁子女就学难问题。但也要看到,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公办校入学“门槛高”,部分民办校教学质量低,在当地接受“初中后教育”难等问题。而且今后5年,我国城镇化率将提高4个百分点,意味着有5000万人“进城”,将带来约800万适龄随迁子女,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必须切实贯彻“两为主”政策,更好地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政府为主导。让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安心上学,是当地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应该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纳入区域教育管理体系,指导和督促公办中小学做好接收就学和教育教学工作。

  公办唱主角。公办校是免费提供义务教育的主渠道,也应该成为随迁子女接受平等教育的主力军。应扩大公办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和完善学校布局,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提高公办校的接收能力。降低入学门槛,简化入学手续,禁收借读费。

  民办补缺口。公办校容量有限,短期内无法完全吸纳随迁子女入学,必须发挥民办校拾遗补缺的作用。

  壁垒须打破。随迁子女无法享受“同城待遇”,根本在于“身份”壁垒限制。必须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吸纳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使其子女能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关注样本效应,关注公平模式

  样本一

  焦作市推行“五个统一”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河南省焦作市推进城区优质学校与郊区薄弱学校实体捆绑发展,按照一校两区、统一管理模式进行重组,实行统一学校牌子、统一领导班子、统一教师队伍、统一教学模式、统一考核奖惩的“五个统一”管理体系。

  样本二

  上海为“民工娃”读书创造良好条件

  2010年,上海4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享受本地免费义务教育。在这里,“同一片蓝天,同一张课桌”的梦想,照进了他们的现实。

  样本三 

  绍兴市将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整编为公办民营学校

  浙江省绍兴市将私人营利性民工子女学校转为公办民营的非营利性学校,由财政按义务教育学校标准核拨经费。

  据人民日报

  对话

  周凯:可先按“混合制”办学

  现代快报:上海40多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享受本地免费义务教育,促使人们思索怎样让更多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

  周凯:从一些报道来看,因为当地的公办学校名额已满,或者说学费比较高,不少民工不得不将子女送去一些未经核准的教育机构就读,有人指责不该进“黑校”,然而这些孩子是因为没有学校可入才这样做,那这个责任谁来负?有“黑校”就说明有需求,那为什么没有推出有关的产品来满足相关需求呢?

  现代快报:不是所有的“黑校”都自甘落后,很多“黑校”也渴望成为正常的教育机构,但是这并不容易。绍兴市将民办民工子女学校整编为公办民营学校,是一个怎样的样本?

  周凯:现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而且容易形成马太效应。绍兴的做法,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创新。现在,相关行政审批上的门槛还比较高,令一所学校的诞生难上加难。面对教育需求不断出来,教育供给却跟不上的情形,需要进行办学教育的制度创新。如果有的地方还不具备“整编”的条件,是否可先采用一种混合制的做法呢,比如先不把农民工子弟学校整合为公办学校,先把公办教育的教育方法、管理模式引进过去,甚至还可以派工作组进驻到这些学校,帮助他们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要解决这些学校的办学经费问题,可以采取地方政府拨一部分、社会统筹一部分、农民工交纳一部分等办法,同时可以给这些学校减免一些相关的税费,这算得上是一种“立体办学”,也可以说是提倡教育公平的一种过渡性方式,值得探索。可以慢慢来,等到这些学校的水平上来之后再解决体制问题。

  现代快报:邯郸通过联盟校、兼并校、设分校等政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择校热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要归功于制度创新。

  周凯:据我所知,实行这些政策的不只是邯郸一地。我觉得有些制度需要改善。比如说,有些地方不允许幼儿园办连锁性的“分校”,我不太理解这一规定。有良好的教育品牌值得推广,又有合适的场所,为什么不可以呢?

  快报记者 刘方志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今日观察/时评 F20 实现教育公平,身份壁垒要打破 2011-8-2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