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尺度”在哪里 8月19日 若夷
北京首部小学生性教育试点教材《成长的脚步》日前公布。这本教材涉及的内容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底线,比如“我是从哪里来的”一课中,就大胆加入了性交概念:“为了让淘气的精子能尽快找到卵子,爸爸用阴茎插入妈妈的阴道里,用力把精子射入妈妈的阴道内……”部分网友认为图文并茂尺度过大,有家长质疑是黄色漫画。
青年时报一评
与性教育先进的国家和地区相比,上述性教育教材,无论形式还是内容,“尺度”都不算“过大”。如“漫画”这种形式,由于儿童喜闻乐见,早就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运用。此前,网上流行的一套以“我从哪里来”为题的香港幼儿园性教育漫画,较之上述北京教材,就显得更为详尽丰富。不仅生动介绍了男女性器官,而且将性交、受精、分娩的生育全过程均直观地给予了呈现。至于内容方面,性教育发展成熟的国家,已不局限于性器官、生殖常识方面的教育,随着年龄增长,会进一步涉及“避孕”“性病”“性侵害”等更广泛的内容。
如此,我们的性教育教材出现一些简单初级的“性交”漫画文字,便被视为“洪水猛兽”,恐怕有些太过敏感。试问一下,既然要搞性教育,如果甚至连“性交”这样的基本性事实,也要竭力避讳,那么性教育还如何进行得下去?
作为传授科学知识的性教育,它的“尺度”是否涉黄,主要并不在于教材上都写了、画了些什么,而在于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成年人,以怎样的态度、方法、立场去传授它。性教材上的“性交”,我们何以一定非要看到“黄色”“赤裸”,而不是科学教育、生理常识呢?实际上,相对于成年人,孩子们面对“性交”之类性教育内容,态度立场恐怕要简单纯洁得多,至少没有一些家长想象的那般危险复杂、充满不可预知的道德风险。如上述教材编纂人指出的,“不能用成人的观点看孩子的世界”。
对于这本教材,笔者更担心的倒不是受教育的孩子(受“污染”),而是那些教育者,如果也像那些担心“黄色”的家长一样,在授课时,面对“性交”等内容,尚未开口就已面红耳赤、“顾左右而言他”了,那么再好的教材恐怕都无济于事。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据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张玫玫介绍:“小学阶段的性教育还面临各种阻力,性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资。”
现代快报再评
焦点主要集中在“用力”两字,别说普通网友,就连科普作家也来了个莫名惊诧,竟然怀疑编者是“色情小说看多了”。
越是惊诧,越反证性教育的必要性。发达国家一般从小学时就开始性教育,有的更从幼儿园就开始。这是文明教育的一部分,认识世界,首先要“认识你自己”,而认识自己,当然包括性。
如果连名词都要回避,如果连基本的描述都要使用隐语或者暗号,只会适得其反,加深孩子的性困惑和性神秘。所谓的尺度考量,说到底是道德尺度而不是科学尺度。即使教科书可以回避这些字眼或描述,孩子也会从别的渠道获取相关信息。与其让孩子在芜杂的信息中迷失,还不如正本清源,用现实和积极的态度面对,直面性困惑和性神秘,向孩子传达正确的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