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名城南京遭遇“天价”的尴尬境地,几千年构建的城市形象顿时大打折扣。且看近年来:周久耕一千五百元一条的“天价烟”,高达99990元名为“黄金甲龙凤蟹”的天价螃蟹,14年收28亿的“天价高速”,镀金花了20万的“黄金公交车”,还有不久前准备打造的亿元“天价屋顶”,都无时无刻将这座历史名城推上舆论的浪尖风口,成为舆论丑角,给这座文化名城蒙上了一层层阴影。
古时的“王之地也”南京,如今陷入政府部门的政绩“面子工程”中,无疑是一次文化的变相落后。路牌上的斑驳历史可窥时代和文化的变迁,更是一个地方难以磨灭的历史印记。从各类影像书籍中可以看见,国外诸多历史名城的路牌或以全木工打造,展现的历史厚重感格外引人遐思。
似乎国内早已沉迷于一种“以旧换新”的翻新政绩,政府部门官员以此作为政绩指标,最终划入政绩考核,一次次浪费民脂民膏般的大手笔,最后引来民愤自然也不足为奇。
诚然,更新城市设施本没有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错就错在不顾及纳税人意见,几个人意见决定公众意志。如此,最终演变成民生工程却民众不叫好。与其一味地花大钱放在“花架子式”的路面上,还不如整治好路下面的通水系统。
读者 曾金(中国教育报江西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