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的成都老妇胡丽天,短短几天之内遭遇身份“大翻转”。先是某位作家在网上发帖称,在随机抽签的情况下,胡丽天7年间十多次被选中为听证代表,且多次支持政府涨价;随后,激愤的网友给她贴上“听证专业户”的标签;几天后,网友“猪头非”一篇名为《正说胡丽天》的博文针锋相对地站出来进行辟谣,使得舆论风头逆转。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胡丽天很可能真不是政府安排的托儿。虽然前前后后23次参加听证会,但她实际上报名超过40次,而被抽中为听证代表,往往都是因为报名人数太少。平地起波澜,但诚如胡丽天所说,她明白公众对她的指责都是指桑骂槐,槐树是对听证会制度的不满,而她就是那棵桑树。
如果你有耐心仔细研读关于胡丽天的所有报道,其实不难发现,参加听证会实际上更像是她的某种消遣,她从中得到的乐趣可能不比麻将象棋来得少。她记得自己参加的每场听证会的时间和地点,甚至记得每次穿的什么衣服;她舍得花费三个月的退休金,独自到北京参加交强险税率调整听证会;她会为更好地提问而学习使用电脑,在QQ群里征求大家的意见……当然,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即这个退休老人所做的一切,都只为赚取每次200元的补助费。
“听证会”沦为“听涨会”不是新鲜事,这骂名显然不该由胡丽天们来背负。一方面,绝大多数民众宁愿在网上“骂娘”,也不愿报名参加听证会,只能说明听证的公信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即便有胡丽天这样通过报名和抽签方式来到听证会现场的民意代表,他们也无力阻止地方政府的涨价冲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倒是比较尊重这样一位老人,她实际上向公众和政府提出了两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你为什么不能像胡丽天一样报名参加听证会?听证会为什么不能吸引更多像胡丽天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