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军部旧址”在全国不下十个,其中两个在盐城。1941年1月20日,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为基础重建,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军部设在江苏盐城泰山庙,并在这里驻扎半年多。
1941年9月5日,新四军军部又转移到阜宁县陈集停翅港。这里地形复杂,周围皆芦苇,便于隐蔽,而且傍倚阜淮公路,交通便捷,可攻可守,新四军军部在这里驻扎1年零4个月。
□快报记者 毛丽萍 赵丹丹 实习生 金凤
避免“一锅端”
新四军高层分散住
日前,记者在阜宁县陈集镇停翅港看到,当年的军部旧址实际上就是一个四合院。陈集镇镇长朱学忠告诉记者,新四军军部转移到停翅港的时候,专门借用了这间房子做军部,房东叫朱太俊,在当地是开明士绅。
在停翅港村新四军旧址陈列室里,有按当年布局摆放的军部首脑使用的脸盆架、文件专柜、桌凳,还有时任新四军组织部长曾山使用的翻场木杈。而在陈毅、刘少奇使用过的10平米左右的房间里,只有一张办公桌、一张条凳,再加一张床,算是全部家具。
不过,朱学忠告诉记者,军部里主要是陈毅居住。为了安全起见,新四军高层全部分散居住,以避免敌人突袭时被“一锅端”。而且,为严明军纪,陈毅夫人张茜住在与军部相距100多米的农户家中。每周六晚上,夫妻俩才有机会团聚。
停翅港村民朱洋开今年86岁,说起当年的事,他记得非常清楚,“那年我16岁,经常到这边来卖花生。”朱洋开说,这里虽然也有一间刘少奇的卧室,但住的时间不多,他长期住在汪朱村。
朱洋开还告诉记者,陈毅的儿子陈昊苏就出生在这里,由于当时陈毅夫人张茜奶水不足,陈昊苏由附近贾周村里的4个奶妈先后喂养。“后来陈昊苏分别在1988、1990和1992年来看新四军旧址。现在,4位奶妈都过世了。”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与村民打成一片
新四军军纪严明,是出了名的。90岁的朱发开告诉记者,军部驻扎后不久,停翅港群众就发现,新四军秋毫无犯。虽然不少战士临时住在群众家中,但他们只是借张床睡觉而已,真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对此,朱洋开“佐证”:“当时我曾经亲眼看到陈毅与赖传珠坐在门口下军棋,他们的警卫班就住在我家里,家属们住在离军部150米的隔壁村,他们总共在这里住了1年4个月,临走时,陈毅还问战士们有没有拿老百姓的东西。”
停翅港新四军旧部遗址负责人朱浩开回忆,新四军驻扎在停翅港的那段日子里,农忙时部队会帮助老百姓收麦子,“那时候,没有机器也没有镰刀,全用手拔……当时曾山的腰不好,但他还抢着干农活,晒稻子要翻,可是他弯不下腰,村民们就做了个木杈子送给他。”
朱浩开还透露,陈毅军长还很讲究与村民沟通交流感情,“过年的时候,他会请村民吃饭,8人一桌,菜比较简单,一桌8个菜……一般一家请一个,主要是户主,吃饭的时候大家沟通沟通。”朱浩开说,他的父亲朱乃湖当时就曾被宴请。
电台设在农家
墙里扒出几百斤电池
新四军怎么与外界沟通呢?朱浩开说:“当年电台就在我们家,五六个人,也是一个四合院,嘀嘀嗒嗒,每天都在响。”他用手比划,电台用的电池很大,“不能乱扔,他们就把用完的废电池塞在一堵烂泥墙里……后来,他们走了,从墙里扒出来的电池足有几百斤。”
由于军民感情好,新四军送信也是老百姓帮忙。“当时新四军用的纸都是老百姓从家里拿给他们的,一些信件也是由村民们划着小木船送出去的。”朱浩开说,当时村里有个叫村民叫朱志高,是村农救会主任,他的妻子卢流花长着一脸麻子,“长相有点怕人,可人好着呢。”朱浩开说,她当时划着一艘小木船,从停翅港出发,前往上海,“当时村里有很多人乘船到上海做生意,她趁着送人的时机送信,每次送信时,她都要带上奶头孩子(正在吃奶的孩子),然后把尿布挂在船头,再张起个小白帆,作为和地下党接头的暗号,看到这些标志,地下党就上船了。”
朱浩开说,划船到上海可不是几天的事,每一次单程就要1个月。
安全保卫不放松
误伤小红马
在陈集镇一些老人的记忆中,新四军在安全保卫工作上从来不含糊。“房东朱太俊当年家里雇了个长工,叫徐井友,有一天正好看到了新四军活捉特务的场景。那个特务长得高高大大,长着一双大眼睛,平时好拄着棍子、戴着礼帽在村里走。有一次,他假装要拜见陈毅,但被陈毅的警卫识破,在过第一道岗哨时,被警卫故意放过,但走到陈毅屋里时,陈毅向周围的两个贴身警卫使了个眼色,他当场就被活捉。”
不过,在安全保卫中也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小红马风波。陈毅坐骑是一匹小红马,当年房东朱太俊患上伤寒,全家都以为必死无疑的时候,陈毅就是骑着这匹小红马,去找来军医,才救了朱太俊的生命。对于这匹小红马,停翅港的群众都很熟悉。
一天夜晚,负责警戒的战士发现田里有声响,由于天黑,战士反复叫喊口令,对面始终没有应答。只听到响声越来越近,情急之下,战士开枪了。事后发现,田里的动静是小红马发出的。由于饲养员没有拴好,小红马跑到了田里。警卫排排长要处分警戒的战士,因为是他把军长的马打死了。但陈毅知道后制止处分战士。他认为,这个入伍才10天的战士警惕性很高值得表扬。至于小红马,陈毅是这样处理的:由于小红马践踏了田地,给群众带来了损失。因此把马杀了,一半赔偿给群众,一半分给警卫排。
朱浩开说,这个决定让许多群众都很信服,觉得陈毅军长是一个讲道理的人。
相关
从“N四A”到“N4A”
不管在盐城新四军纪念馆还是停翅港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处处都有蓝白相间的“N4A”字样,这就是新四军用的臂章。
据介绍,皖南事变前,新四军将士用的是“新四军”字样的汉字臂章。事变爆发后,我党重建军部,当时准备采用新的臂章。军部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刚来新四军的上海美术教授许幸之。许教授接受设计臂章任务后,立即收集有关新四军臂章的资料,发现新四军的臂章已有了好几种设计方案,有画持枪战士形象的,有书写“抗敌”字样的,有印“新四军”字样的,还有字样下注明年月、部队番号的。许教授征求了许多人意见,觉得以前是新四军现在仍然是新四军,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还是不要离开以前臂章的设计太远,最好仍用外方内圆蓝白二色的形式,里面字样如果不用汉字,也可用外文字母。许幸之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取了新四军英文全称New4Army的第一个字母作为臂章字样,“N四A”,粗线黑体书写,这样就非常醒目,也很有力。
样稿画出来后,许幸之拿给陈毅看,问他是否同意这个样稿。陈毅一看,高兴地说:“这个臂章好,有神秘性嘛,可以起隐蔽保护作用。”果然赞成用英文字母缩写,“不过‘四’用阿拉伯数字的‘4’,N4A怎么样?”
许教授很佩服陈毅的建议,“四”是中国使用的数字,如果字母用了洋文,再用“四”就有点外国人穿马褂的味道,古里古怪的。所以,他马上更改“四”为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数字“4”。
后来这个样稿又由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的美术教员、南洋华侨庄五洲画出最后定稿。画稿通过后,新四军战士逐步开始用这个臂章,直到抗战结束,这个臂章才不再使用。
盐城党史大事纪
盐城党支部成立
1926年在上海的盐城籍党员奉命回家乡从事党的活动,第一个盐城党支部在东台成立。
盐城会师
1940年10月10日,黄克诚率领八路军南下,陈毅、粟裕率领的新四军东进北上,双方在盐城会师,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
《江淮日报》出版发行
1940年12月,作为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报,《江淮日报》出版发行,该报成为中共3大报纸之一。
新四军军部重建
1941年1月25日,新四军新军部在盐城重建,下辖7个师,一个独立旅,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委,这成为新四军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华中局成立
1941年4—5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在盐城成立,刘少奇任书记。在华中局领导下,华中党政军民坚持敌后抗战,取得了伟大胜利。
北秦庄遭遇战
1941年7月24日,日军实行扫荡,盐阜军民开始反扫荡,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师生在北秦庄遭遇敌军,丘东平、许晴等师生壮烈牺牲。
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
1942年1月,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在阜宁单家港召开,这次会议对抗战以来华中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了对今后坚持华中抗战的九项任务。会后,刘少奇奉调回延安,饶漱石成为华中局代理书记。
盐阜区首届参议会成立
1942年10月,盐阜区首届参议会成立,它是按照“三三制”原则产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组织,黄克诚任参议长。盐阜区参议会成为敌后民主政治的一种有效形式,为团结抗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阜宁战役
1945年5月,新四军三师发动阜宁战役,攻克阜宁县城,此战役成为华中敌后首次光复县城的战役。
(感谢盐城市委党史办、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对本文采写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