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说《顾问》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杀手。他与我们印象中的那些外表冷酷、身手敏捷的传统杀手不同,他只是一位死亡的“企划”者:接受“委托人”的指令,为自己提供服务的“顾客”设计最完美的死亡过程——其结果,就是让这些“顾客”的死亡都被当作意外事故,或者当作“自然死亡”。作为杀手,虽然同样是出售暴力和恐怖,他却从不直接杀人,而是尽其所能地将杀人细节设计得不着痕迹、无懈可击。
《顾问》不是一部简单的推理小说,虽然小说的悬念设置和情节桥段的确犹如悬疑电影一般高潮迭起、惊心动魄,但作者写作这部小说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单纯讲述一个好看的推理故事。在作者笔下,“高智商的杀手”,原来只是一位推理小说的爱好者,却为一家“出版”公司所利诱,进而一步步走上职业杀手的道路。他是一位网络时代的新型杀手,只为公司提供合理的杀人方案。他采取的方式,是将顾客死亡的过程“伪造出最迷惑人的日常模式,然后自然地把计划安插进去”;他采取的行动,是先去了解顾客的欲望和害怕的事情,然后进一步操纵他们,将他们引入死亡之境。他“企划死亡”固然有被绑架、遭操纵的成分,但同时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并成为这个系统中的一分子——严酷的现实告诉他,在这个金钱支撑的世界中,无法适应即意味着寸步难行、无法生存。
身为死亡企划者,他不是不明白,在他要杀的对象中,一定有些人是无辜的。在他的死亡名单中,既有企业家、银行家这些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也有一些是生活在贫民窟里的小人物。对于委托人来说,他们都有各自该死的理由——比如,前者肯定在某些地方直接妨害了委托人的利益;后者之所以被“企划”,则常常是因为他们宁愿充当“钉子户”,却不愿意被拆迁。而所有的“死亡企划”最终只有一个结果:委托人无不是这些顾客死亡中最大的获益者。
作者不满足于小说情节的推进,他将故事推向高潮的同时,也将小说的现实意义推向了更深的层次——当委托人将暗杀的对象指定为杀手曾经的恋人时,杀手陷入了精神崩溃的边缘。他开始反思,审视自己的良知。然而,当他在遥远的刚果经历了一番生死挣扎之后,他却发现,他原本就处身在一个相互残杀、彼此蚕食的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共谋者,都是从犯,也都是教唆犯。”他们都是生态食物链中的一员,没有人可以幸免。相较于国家机器的“合理”杀戮,由他企划死亡的五十个顾客简直不值一提。
平心而论,《顾问》的确是一部非常耐读的推理小说——至少,在我看来,与时下风行的畅销书相比,它应该算是一部真正值得一读的推理小说。因为作者不仅为你讲述了精彩的故事,他同时也会让你洞悉这个荒诞社会的秘密,直逼真相。 慧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