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4版:CPI最后一公里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下一篇 4 2011年5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超市收费究竟多少合理?
商务部:存在合理但要规范

  市民孙小姐喜欢吃四川产的一种泡椒凤爪,经常去家门口的一家超市购买。可前几天她发现这家超市售卖的泡椒凤爪换成另外一个牌子,而且每袋售价涨了1块钱。她询问营业员,被告知四川产的那个牌子下架了。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其实下架的原因很简单:付不起高额进场费。记者调查了解到,开户费、节庆费、新店开业费、老店装修费、海报费、堆头费等名目繁多的交费,在零售行业早已是“潜规则”。超市方除了能拿到购销差价这一“前台毛利”外,还通过进场费、返点等方式从供应商手里赚取“后台毛利”,而这些费用最终还是转嫁到了商品的价格上。

  十几项费用铺就进场路

  采访中,一位国内某知名食品饮料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卖场超市向供应商收取名目繁多的各种费用,这在行业内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卖场超市在进价基础上加价25%-30%再进行销售的现象,在行业内也很普遍。一位从事食品饮料行业多年的业务人员介绍,商品供应商要想进入卖场超市,除了要交进场费、陈列费、DM费、节庆费等固定费用外,更让供应商头痛的是超市卖场索取的返点。“比如某超市要求的返点高达20%-25%,而且比例逐年提高,有的卖场超市对供应商还有销售额的任务,这必然会增加供应商的压力,而消费者则成了最终的埋单者。”

  据了解,如今进场费这种零售模式早已成为中国商业零售业中的“潜规则”。进场费名目繁多,包括开户费、节庆费、新店开业费、老店装修费、新品费、条码费、合同续签费、海报费、堆头费、信息共享费、咨询费、促销管理员费、促销服务费等共计13个项目。不少供应商告诉记者,“羊毛出在羊身上”,在高额进场费的重压之下,他们也只好拉高商品的零售价。

  繁多费用重压CPI

  从现代零售业发展的角度而言,零售业的利润绝大多数应该来源于企业的自身经营,赚取产品的购销差价,而对供应商收取的促销服务费用占利润的比例很低,一般不到10%。名目繁多的进场费让国内的供应商面临着生产成本上升和渠道费用增加的双重压力,已成为一种畸形的商业模式。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国内CPI同比上涨5.3%,而食品类占据着34%的比重,是占比最大的部分。而当前我国食品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除了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物流成本、渠道成本过高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商务部回应进场费

  5月17日,商务部发言人姚坚就超市高额进场费、返点等商品流通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回应,指出进场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合理性,它是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但确实对商品价格上涨造成影响,有关方面正在起草文件对之进行规范。姚坚表示,进场费的问题是中国零售行业、百货行业持续存在的一个现象。目前商务部制定过《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和《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对于六种不合理的收费进行了规范,但是从执行的效果看,部分地区还是存在执行效果不佳的现象。“我们目前还在征求各方意见,但确实注意到这个现象对于市场价格,特别是对服装、百货等商品市场价格的影响。”不少供应商认为,除了国家出台相关法律规范卖场超市的进场费问题外,供应商也应该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增强渠道实力,提升与卖场超市谈判的话语权。快报记者 刘德杰

  大市场摊位费调查

  受困摊位费

  市民难砍价

  一直以来,大市场都是南京市民购买物美价廉商品的好去处,可在物价高企的今天,大市场是否还是“物美价廉”呢?记者在对市区某个大市场的走访中发现,如今大市场的购物环境有了很大的提升,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租金的上涨以及管理费用的增加。在消费者看来,虽然购物环境上去了,可很难找到以前那种砍价的感觉了。

  便宜难占,砍不到批发价了!

  “现在逛大市场,感觉东西越来越贵啦。”这是施正艳今年在大市场购物的直观感受。

  从事化妆业的施正艳平时接一些新娘妆,一般也就是春秋两季生意多一些,因而收入不是很稳定。“由于收入的原因,平常很少逛商场买东西,家里的日用品和衣服都是从大市场淘到的。”施正艳说,以前还可以跟商户的老板以批发价砍砍,现在讲批发价的少了,商户们直接开的就是零售价,并且价格要得很高。

  上周六,施正艳在某服装批发市场花300元钱买了6件T恤,“如果单件买的话要价都是在100元到120元之间,并且议价的空间很

  小。要是放在前几年,一件T恤衫的批发价也就是在30元到40元之间,即使是零售价最多也就是50元。”施正艳说,在大市场逛一圈,自己喜欢的一些款式的衣服批发价都涨到了50元乃至60元,零售价也在80元到100元之间,砍价的空间小不说,还有的商户根本不让试穿。

  租金快跑,“平民价”受挑战!

  “租金今年又涨了4000块,如果再涨下去怎么吃得消?”在建宁路某市场从事服装经营的小叶说。

  小叶的摊位虽然在一楼,但是位置相对比较偏。尽管租金一样,但是生意显然没有位置好的摊位红火。小叶告诉记者,自己经营的这个摊位每年的租金高达4万多,这其中还不包括水电等市场管理费用,而且租金指不定什么时候又要涨。“我家的衣服偏年轻时尚化,现在做的主要是老顾客、回头客的生意。”小叶说,自己的店面不算很大,至少每周要到杭州进一次货,来回的路费和货运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记者在对商户的采访中了解到,租金高且上涨快是商户们反映最多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楼层、位置、面积不同,商户们向大市场交纳的租金相应地有差异性,低的2万多元,高的达到十几万元。“租金涨了,物流成本涨了,商品的价格也在涨。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如今大市场也只能用来存存货,我们再去找周边市场消化商品。”不少业主表示。

  失去优势,客群是否在流失?

  在仙林大学城某高校读书的大三学生小林,以前经常和同学到中央门商圈的几个批发市场淘货。但在“涨”声不断的情况下,她发现大市场有些衣服的要价也越来越高,而且还不容易还价。“现在身边网上购物的同学越来越多,自从尝试了几次网购以后,我发现网上的衣服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新货上得快,款式也更多。所以现在很少去批发市场了。”  

  其实,像小林这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价格优势是大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消费者到大市场购物看中的就是商品的物美价廉,一旦失去了价格优势,会导致消费客群的流失,转型势在必行。

  快报记者 刘德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CPI最后一公里调查 B34 商务部:存在合理但要规范 刘德杰 2011-5-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