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武侯区机投派出所每晚将辖区内百辆汽车的轮胎放气,派出所所长承认,此举实属无奈但防盗效果明显。派出所所长称8个社区民警和80多个治保会巡逻队队员,每天从晚上12点要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清晨6点,白天有两人专门负责免费加气。
(4月6日《华西都市报》)
“给轮胎放气防盗”的懒政逻辑 4月7日 中国青年报 志灵
中国青年报一评
警方此举除了涉嫌侵权之外,更大的问题在于它的执法逻辑,即我要保护你的某种权益,就要以牺牲你的另外一种权益为代价。这样看来,所谓立竿见影的执法效果,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政绩宣示”而已,其目的不是如何从根本上防范违法行为的发生,而是如何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出最好的“政绩效果”。
执法需要执法者不断推出有智慧的举措,但是这样的智慧不能体现在限制权利上。毕竟,这样的举措除了无法让公众真正从执法中受益外,还意味着对违法行为的妥协,言外之意是,我作为执法者虽然打击不了你的违法行为,但我完全可以让你的违法行为因无利可图而放弃。打一个极端的比方,为了防止贼偷取面包,我们是不是要放弃生产面包呢?
给汽车“放气”不是长久之计,真正能够长期有效的做法是如何加大对盗窃车辆的打击力度。当然,这比起“放气”来,不仅难度更大,而且效果也不会立竿见影。可问题是,在这个权利彰显的时代,这才是执法者必须面对的难题,如何在最大限度保障公众权益的同时,对违法行为实施最有效的打击,这就像在刑事犯罪中,警方既要最大限度地保障犯罪嫌疑人权益,又要尽可能破案一样,执法者的智慧,从来都应该用在怎样在戴着镣铐的情况下把舞跳好,而不是挣脱约束的镣铐。
现代快报再评
说其“懒政”,成都武侯区机投派出所也许觉得太委屈,因为在行为上他们非但不懒,且很勤快,既负责放气,又负责打气,每天从晚上12点要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清晨6点,可谓“劳苦功高”。殊不知,忙忙碌碌有时也意味着碌碌无为。“懒”的不是行为,而是逻辑和思维。
当公民将执法权力委托给执法机构,并以纳税为条件满足其权力行使后,执法者在公民权利受到威胁时的惟一选择,是接受挑战,勇敢并且智慧地面对,而不是妥协与放弃。否则,就是对犯罪行为的变相纵容,客观上助长犯罪气焰,折射出执法无能与失职。该派出所的做法,看起来是权宜之计,在效果上不仅没有泼掉脏水,反而侵犯了车主的权益,扔掉了婴儿,有负纳税人的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