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3版:完全披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3 上一篇 2010年1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子利用亲情友情诈骗600万元
  吴倩(资料图片)

  一眼看去,她是个温柔和蔼的女人。但她却以做生意付高利息、开矿分红等为由四处借贷。短短几年,她诈骗金额近600万元,40余名亲朋好友掉入陷阱,如今,400万元资金不知去向。

  离奇离婚

  近400万元骗款不知去向

  吴倩,1962年出生,小学毕业,一名普通的营业员。其丈夫在黄石某局上班,是一名临时工,月收入1500元。吴倩每个月的工资也只有900元。按照她的说法,每月给在武汉某大学读书的儿子1000元的生活费,自家每月生活费600元,全部收入最后所剩无几。

  吴倩自首当天,警方找到吴倩位于地质里的家中——很旧的一间房子,一室一厅。其家中几乎所有的银行卡都成了空卡,家里还放着份离婚协议书。巧合的是,这份离婚协议书的生效时间正是其自首的当天。

  协议书里所写的离婚理由是,因性格及其它原因,双方向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里面就财产及子女抚养等问题达成了协议:儿子归男方抚养;家具电器归男方,婚后无共同存款;房产归男方所有;各人债务各自偿还。

  伸出“贼手”

  目标瞄准最好朋友

  亲情和友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但这个仅读过小学的女人,却在这份美好的情感中“找”到了敛财之道。

  2005年11月的一天,一脸笑容的吴倩找到她的好朋友王义(化名)。“王姐姐,我有条很好的生财之道。”王义抬头,看见吴倩脸上荡漾着融融暖意,心里有说不出的舒坦。“我有位哥们,叫周邵(化名),现在浙江开矿,他的妻子是黄石很有实力的老板,你认识的。你想投资入股吗?很来钱的。”吴倩对王义说。

  2005年12月4日,王义借给吴倩2.5万元。2006年11月4日,王义收到1.5万元的分红。“这真是暴利!”仅靠普通劳动为生的王义看到了希望。随后,吴倩又趁火打铁,“给你4分的利息,你再投些股进去好不好?”2007年,王义又投入3万元;2008年11月,追加3万元。2008年12月,吴倩又以做骨灰盒生意为由,让王义再次参股分红,王义又投了5.7万元……今年8月,吴倩又用5分利息作诱饵,又套走王义6万元。至此,王义总计被骗71.5万元,吴倩已还本和利息的钱除外,至今仍差王义54万余元。

  怎么想到以做矿生意为由去骗王义?吴倩解释,“因为看到很多做矿生意的人都赚了钱,所以才想用这个理由去骗她。”

  邻居成“托儿”

  冒充“矿老板”充当帮手

  这里不能不提及另一个人,他叫张华(化名),一位看上去有点憨的中年男子,是吴倩的邻居。1986年搬至吴倩家对门。

  一天,吴倩找到张华,“张哥,我有位叫周邵的朋友在浙江开矿,你想入股吗?”仅靠做零活为生的张华当即摇头,“我很穷,哪有余钱投资。”又过了些日子,吴倩再次找到张华,“张哥,有两位老板,一位叫王义,另一位姓周,她们总是追问周邵的矿开得怎么样,你就冒充周邵给她们回个话好吧?”吴倩买了张不用身份证登记的手机卡,让张华用此卡给王义她们通话。与此同时,她还将自己手机里张华的名字改成“周总”。

  于是,张华按照吴倩的要求与王义通话了,“我们这里的矿生意很好,钱缓一步再给。”听到“周邵”的声音,王义心里终于踏实了。之后,张华不时与王义通话,而每次打完电话,张华就会得到吴倩的200元或300元小费。

  “难道你就不知道吴倩在骗钱?”警方问张华。张华急得要哭了,“我感觉她好像在骗钱,因为王义她们提到过几十万元借款的事,但我想只要她能还钱就行了。”张华非常沮丧,他说他做梦都没想到,他的行为竟是助纣为虐。

  高额利息

  吴倩行骗的最初噱头

  在交代中,吴倩一再声称所有借款都打了借条。但因为没有做账,所还利息难以记清。

  的确令人难以置信,仅凭一张借条,王义等亲朋好友就敢把大笔大笔的钱交给吴倩。在黄石港区公安分局刑侦一中队,记者还看到一本普通收据,收据里甚至没有任何单位的公章。其中一页是送货单,上面这样写着:送货单位,殡(错写成夕)仪馆集团。骨灰盒23个,单价3260元,共计74980元。

  就是这种任何人都可以造假的手写收货单,竟骗倒了吴倩的许多亲戚朋友。在刑警们查出的厚厚一叠材料中,吴倩欺骗的理由简单又可笑:保安服高息、供电局劳保用品高息、美尔雅资金周转高息、骨灰盒高息……

  高息,这是多么诱人的噱头。吴倩给这些借款人的承诺,起点基本是3分利息以上,有的甚至高达5分利息。据吴倩说,她是从2001年开始行骗的。她将从B君那里骗来的钱去付A君的利息,又想心思从C君那里再骗……如此拆东墙补西墙,吴倩因此一发不可收拾。

  王义最初也尝到了高息的甜头。2.5万元的借款,不到一年时间就得到了1.5万元的高息。

  亲情和欲望

  蒙住众多人的眼睛

  吴倩主动投案自首,难道是良心发现?按警方的说法,可能是她心里有一种害怕。

  长期在骗局中生活,长期需要第三者张华帮助圆场。或者吴倩自己都找不到真实与谎言的区别了。她的胆子越来越大,那张用来欺骗王义等人的手机卡费用已用完,吴倩毫不掩饰地就将这张卡公开扔掉。恰巧,这张卡被王义拾到。

  王义一查,发现这个长期与她通话的“周总”的手机号码竟在黄石。于是,她又想办法找到吴倩所说的“那位很有实力的女老板”丈夫的电话。拨通一听,她当时惊呆了,因为声音完全不同。

  今年11月5日上午,又有两位受骗者找到黄石港区公安分局刑侦一中队。其中一人恨不得扇自己耳光,“其实细想,吴倩在很多方面都有破绽,可我当时就是被那么高的利息蒙住了眼……”

  上当受骗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几天,黄石港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刘元喜天天都在翻阅吴倩的案卷,厚厚一摞,仍在不断增加。

  “那么多人,而且大多对吴倩知根知底,为什么就能这么轻易地上当?”记者问他。刘元喜叹了口气,心情沉重地说,“正是因为这份亲情,才蒙住了很多人的眼。当然,‘信任’的理由还有很多,如吴倩有一份正当的工作,她原来做过生意,其爱人给某局长开车,家里关系很多……”

  据警方调查,吴倩的丈夫并没拿到吴倩任何款项。他之所以“失踪”,是因为害怕受骗人的追讨。

  记者在吴倩的一份口供中看到,她甚至拿儿子发誓,自己所说的情况属实。这么说,儿子在她的心中分量很重?遗憾的是她的儿子今年已大学毕业,现在也不知在何处。如果获知母亲骗得如此巨款,这位毕业于武汉某重点大学的学子还能安心寻找工作?

  近400万元巨款的“失踪”,就像一个谜。而这个谜团的后面,又有多少家庭会因此倾家荡产?

  综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完全披露 B23 女子利用亲情友情诈骗600万元 2010-11-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