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来啦!”38名昔日的女钻机队队员站在当年工作过的钻机场上,兴奋地高声呼喊。10月19日上午,一群平均年龄将近50岁的阿姨们聚在一起,在浙东某山区中,寻找着青春的足迹。当她们在草丛中找到一块当年的岩芯时,话匣子一下被打开了,她们怀着激动和自豪的心情,讲起了当年的故事。
40年前,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诞生了全国第一支“铁姑娘战斗队”。之后,妇女专业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国各地。1975年,核工业部华东地勘局二六九大队成立了三八钻机队,这是当时浙江省第一支女子勘探队,随后,她们走遍省内的群山峻岭,开始了她们的勘探生涯;直至1985年,女子三八钻机队建制撤销,队员们先后回到金华的基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这次重逢,是她们数代三八钻机队队员30年后首次聚会。
宣风珍:我们是最苦的三八钻机队队员
这位被队友们称为“元老”的老大姐,是当年三八钻机队的第一批工人,原381班机长。
“1975年,我才20岁,到大队报到后,和其他34个队友马上就投入到了勘探工作第一线。”宣阿姨说,这支队伍里的姑娘们来自五湖四海,当时年龄最大的22岁,最小的才16岁。
她说,自己参加工作,最先去的是浙南某山区。到了工区的营地后,队里派了一个男队员教她们钻井操作、工作记录和安全守则。宣阿姨说,这个工作情况的记录非常重要,每天她们打了多少米,打到了什么岩芯,都要做好记录,同时在岩芯上写好编号,装入专用的岩芯箱,随后运往山下,交给技术人员化验。
宣阿姨说,第一批队员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是最差的。上山没有路,每个人都扛着上百斤的钻头,在树林里硬生生地走出一条路;工区没有电,大家点着蜡烛看书、写信,当时还有队员因为天黑上厕所时不慎掉进粪坑。一开始很多人都不适应,总想着换个岗位,不过时间久了,大家都咬牙挺过来了,一干就是五六个年头。
谢玉兰:每个队员都是从哭鼻子开始的
1979年加入三八钻机队382班的她,当年进队才17岁。和很多新队员一样,看到领导分派的任务,“哇”地一下就哭了。“那可是5根大管子啊,每根起码有100多斤重。”谢阿姨说,当时自己个子小,看到那么大的管子要独立扛上山,人都愣住了。新队员们哭了半晌,希望有人给她们一些特殊照顾,不过后来发现这根本无济于事,最后就跟着老大姐们,一趟趟地从山下往山上扛,“后来躺在床上,感觉都没知觉了”。
“那时候三班倒,我们刚开始上夜班的时候,都是硬着头皮走夜路的,哭得再大声也得去山上。”谢阿姨说,山里白天都看不到几个人影,晚上就更别提了。当时她们三个人一个小组,每次晚上去接班,她总想着要走在中间,给自己壮胆。
说起夜班,谢阿姨说起了一件事。因为她们的工作地点都是在山里,所以冬天特别冷,大家去山上接班前,都会准备好厚厚的棉衣,实在冻得受不了,就在钻机场上点一堆火,三个人围着火堆取暖,不过每次都是烤了胸前,背后冰凉,转过身来,背后还没烤热,前面又凉了,又得转过来。
胡建华:探矿的生活也很精彩
胡阿姨和谢玉兰一样,同一年进队,而且也进了382班,这个当初大家公认为“队花”的胡阿姨是这次活动的发起者,她说,那时候的日子虽然艰苦,但是,留给大家的记忆是足以用一生来回味的。
戴着绿色军帽,穿着时髦T恤和迷彩裤的胡阿姨看起来很年轻,说起话来也是活力四射,一点都不像快50岁的人。她说,在山里的日子很清苦,但是当年那群小姑娘都很单纯,闲下来就在工区的一个小图书室里看看书,打几把扑克。好动的她,组织了一些人参加大队的舞蹈比赛,还搞了不少其他文娱节目,给大家平淡的日子增添了不少乐趣。
“现在很多年轻人上网玩偷菜游戏,我们那时候就玩了。”走过半山腰那间当年看山老大爷住的小屋子时,胡阿姨她们说起了当年的趣事,“老大爷的屋旁有片地,种了花生、番薯什么的,我们有时偷偷摸摸去地里,顺着藤挖出花生、番薯,然后把土埋回去,等后来老大爷翻土收获的时候,地里很多东西早被我们偷吃了。”不过胡阿姨说,大家当时也不会做菜,工区食堂的伙食也不错,偷菜纯粹是因为好玩,事后她们也跟老大爷说过,老人笑了笑就作罢了。
……
从山脚下到钻机场旧址大约有5公里的路程,记者跟着她们走了近1个小时,她们每个人都能看着一草一木,讲出她们当年的故事。她们感慨着岁月的无情,当初,她们穿越丛林,爬上钻机场,最快的只要30分钟,如今没走多远,却已有人开始气喘吁吁。看到那些羊肠小道,她们说,冬天积雪厚,路结冰,她们就用饭盒盖子扣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滑下来,但凡有人因此摔跟头,总能带给大家一些笑声。
她们曾经把自己这些点滴告诉身边的80后和90后,但是绝大多数的孩子在怀疑她们所述事实的同时,还纳闷为什么她们会选择这样的生活。“我们的子女走得太顺了,他们无法想象我们当初工作的艰辛,无法理解我们的选择,更无法体会到生命的可贵。”女子三八钻机队的很多队员在提及此事时,都感到有些失落。她们觉得,应该有人站出来,为“80后”的父辈这一代,做一些盘点和记录,让更多人了解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她们相约,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要携手重走当年自己奋斗过的那些山头,直到她们老得再也走不动为止。
记者手记
作为“80后”,这些故事曾经在家里的上一辈人口中听过一些,当真正接触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无法想象,一群花季少女在深山中披荆斩棘、肩扛重物翻山越岭的景象;也无法想象在电闪雷鸣的黑夜中,三个姑娘行走在空无一人的大山中是何等恐怖;更无法想象面对数吨重的钻机,两个女孩是怎么拉动那根绷紧的手杆。这些阿姨说,是一种信念支持着她们打出了一口又一口千米深井,挖出了一块又一块美丽的岩芯。她们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大山,献给了祖国的核工业。她们是最可爱也是最可敬的女人。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