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公布的“2010中国民营企业500家”排行榜公布。令人感到诧异的是,中国500家最大的民营企业利润总和不如中国移动和中国石油。2009年中国移动净利润1458亿元,而中国石油的净利润也达到1033亿元。
这不禁使人想起前一段时间社会各界争论的“国进民退”问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表明,从总量上来看,民营企业的数量增加,国有企业的数量相对减少,可是,从全国工商联公布的利润水平来看,虽然进入民营企业500强的门槛提高到36.6亿元人民币,但是,民营企业的利润总额仍然无法与国有企业相比。
这些数据反映出什么样的问题呢?首先,中国民营企业总体实力依然薄弱,国有企业获取垄断利润的现状仍然没有打破。国有企业中最赚钱的企业均属于垄断性企业,这些企业利润率的高低,并不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水平。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只要政府调整价格,国有企业的利润率马上就会降低。中国的民营企业之所以难望其项背,不是因为民营企业缺乏竞争能力,而是因为民营企业根本没有进入垄断行业的资格。这种身份社会特有的竞争格局,使得中国无法培育出健康的市场经济。如果我们陶醉在国有企业庞大的盈利之中不能自拔,而没有看到国有企业真实的利润率水平,那么,就很难下决心解决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从行业分布来看,我国民营企业排名前500家,主体仍然是制造行业的企业,这说明我国仍然处在一个工业化社会,或者说中国仍然是“世界工厂”。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在这个过程中工业企业会吸收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而解决转型国家的就业问题。扶持并且发展制造行业,应当成为我国政府今后一段时间工作努力的方向。只有大力发展制造企业,才能吸引更多的剩余劳动力。
第三,民营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相对较低,并不意味着民营企业缺乏活力。中国的经济大省广东,只有13家民营企业进入500强,并不说明广东的民营企业缺乏雄厚的实力,只能说明在现有的税收体制下,广东的民营企业更善于保存自己的实力。所以,如果不尽快改革我国的税收体系,把生产型的税收制度转变为消费型的税收制度,那么,我国民营企业仍然不敢充分地“暴露”自己。
国进民退不是简单数量上的对比,而是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对比。全国工商联的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的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依然面临诸多体制上的问题。当前国有垄断企业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生产要素配置缺乏效率。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严格依照《反垄断法》规定的基本原则,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通过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国进民退不是一个宏观调控问题,甚至也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公平竞争的问题。只要严格依法建立公平竞争的新秩序,就一定能彻底理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我国市场经济呈现出勃勃生机。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