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7版:今日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8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日周末将再次举行经济高层对话,专家以日本为例进行对比
中国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多远?
  不仅要算总账,还要把数字拆开掰碎算细账
  ——刘江永
  即使中国今年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也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 ——张宇燕
  我们最终的经济发展是落实到社会中的个体身上
  ——惠双民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 本周末,中日两国将在北京再次举行经济高层对话。当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比肩而坐时,人们都在思考,中日到底相差有多远?

  GDP与下水道

  ——从“算细账”看中日经济差异

  回忆对日本的观感,刘江永毫不犹豫地说:“不要往上看,要往下看。”

  身为日本问题专家和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刘江永多次访日。印象最深的不是光鲜的城市,而是结构精湛、密集分布的下水道。“类似的角度,也可用于观察所谓中国经济超越日本。”刘江永说。

  日本官方近期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二季度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略低于中国。一时间,《中国经济登临巅峰看似势不可挡》《美国还能挡住巨龙多久?》等标题占据海外媒体版面。

  刘江永认为,“我们不仅要算总账,还要把数字拆开掰碎算细账。”

  ——从人均看,即使GDP总量相当,中国的人均数字也仅为日本的十分之一;

  ——从实际财富看,日本的海外资产并未列入GDP,而中国的海外投资刚刚起步,更能反映真实国力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并不一定超越日本;

  ……

  在经济学家看来,中日之间的差距远不止此:日元早已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尚未实现国际化;日本城市化率25年前已近八成,中国的城市化率尚不到一半。

  社会学家则如此概括中日的区别:中国——“矛盾多发、转型困难”;日本——“经济低迷,社会有序”。日本已基本消除贫困问题,中国尚有1.5亿贫困人口;日本城乡、地区差异甚小,中国的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差不多”与“匠人心”

  ——从一把改锥看中日管理差距

  聊起中日产品的质量差异,曾长驻日本的记者冮冶喜欢套用“一把改锥”的例子:一些中国产品好比一把改锥,设计精良,使用起来却并不能持久。生产厂家解释说:上游厂家提供的钢材就是“差不多”的质量。钢厂也诉苦:购买的铁矿石也是“差不多”的质量。

  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日本的加工精密程度和精细的社会管理。

  “看看我们的孩子,大部分精力都在做作业、练钢琴、学奥数,功利性太强,对孩子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的教育并不重视,培养的都是挥斥方遒的‘天才’却很少脚踏实地的‘匠人’,这背后的隐忧值得警惕。”刘江永说。

  对此,冮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美国人多地广,增长靠“资源”;日本地少人多,增长靠“管理”;中国可以走一条混合型道路,“西部靠资源、东部靠管理。”

  老瓶颈与新环境

  ——中日应对挑战难度迥异

  在发展经济学家看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具备三个主要特征:整体经济可以划分为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同等劳动时间和同等劳动强度,在不同部门工资不同;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认为,中国经济完全符合这三条基本特征,即使中国今年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也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

  外交部政策司参赞朱宏海也列出了中国面临的9大困境:人均收入较低、资源匮乏、农业和贫困人口比重大、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社会发展仍处于现代化中期、公共福利事业有待发展和完善、国际核心竞争力不强和产业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

  “所以,虽然中国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但如果西方国家用二三十年后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中国,并要求中国承担发达国家的责任,显然过于超前。”张宇燕说。

  名词解释

  公地悲剧

  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即为“公地悲剧”。

  要素禀赋

  要素禀赋理论是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另一种观点。现实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不只是一种劳动力,而是多种,而投入两种生产要素则是生产过程中的基本条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今日观察 F17 中国距离发达国家还有多远? 2010-8-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