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1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7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机关名字怎么越来越让我们犯晕?

  名字是脸面。人有人名,厂有厂名,校有校名,机关部门当然也都有自己的名称。如今,你要是经常跟机关部门打交道,会觉得有些部门的名称怪怪的,让人不敢恭维。笔者就听到过有点搞笑的对话,张三问李四:“到哪里去呀?”回答:“去轻信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简称“经信委”,把“经”读成“轻”的时有所闻,真不能“轻信”。不能怪人大不敬,有损机关形象,实乃这些名称乱花渐欲迷人眼。

  “身无长物,唯名相随。”中国人向来看重名字,旧社会乡村里识字人不多,都要拜托私塾先生给孩子起个好名字,以求从名字上先享受荣华富贵,福禄寿禧。时至今日,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了,文化人满眼皆是,可起名字照样颇费踌躇,书店里起名专著举目可见,大街上起名公司生意红火,更有通过媒体为心肝宝贝征名的。

  由人名想到了机关名,如果说人名还只是个人的符号,就是便于相互区别,而作为公共服务机构的名称,面对的是社会和公众,简单明了好叫好记顺耳应是起码要求,过去,机关名称都比较简短,也是多年一贯制。不过,恕我直言,随着大部制改革,机构是精简了些,但领导机关名好像越来越不好叫了,听着别扭,说着费劲。不信请看:深圳有“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最近网上曝光该部门的头头多达“1正20副”,排座就是两大桌,似乎名称越长官儿越多。“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一名就有“两房”,百姓缺的就是房子,招牌里房子却泛滥成灾。“西安市公务员局录用与考核奖惩处”,作为部门中的部门,这名字是不是繁琐得过了头?!大部制改革时劳动和人事两部门合并后,称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反正舍不得与“和”字决裂。其实,这样细化未必科学,比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向后完全可以省略,就叫“人力资源部”多好,国外干脆称为“劳工部”,因为社会保障民政、建设、卫生、计生等许多部门都有这方面的职能,残疾人的社会保障还有残联。同样,叫了多年的交通、建设部门的名称也都“扩容”,仔细琢磨实在没有必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如“建设部”涵盖广,“交通”与“运输”又是同义重复,听听都觉得名不正,言不顺。

  还有,如今似乎特别青睐在部门名称中使用“监督管理”,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等。试问政府哪个部门没有“监督管理”职能呢?政府机关名称最好少些权威色彩,叫人毕恭毕敬的名字并非就是最佳选择,好像一叫“监督管理”,市场就望而生畏似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任局长郑筱萸因贪腐被处极刑,该局自成立以来药品市埸未监督好,倒是“前腐后继”落马官员不少,尽管名称上有“监督管理”,但名儿一身正气并不代表部门内部正气一身。还有那些旁边带括号的,怕人家不明白其实是怕自己被别人忘了,如林业局(园林管理局),哦,不仅管农村,城里也管着呢。人民防空办公室最有意思,原来是“人民防空办公室(民防局)”,现在改成“民防局(人民防空办公室)”,有人揶揄是不是吃饱没事做撑的。

  张爱玲有篇文章就叫《必也正名乎》,是专门讲祖父给孙子起名字的事情,里面寄托着老辈人的无限期冀和美好憧憬,机关部门的名称最好也要秉持这样的理念。记得早些年政府部门的名称都很精短,大家都耳熟能详。以愚之见,小政府,大社会,建立服务型政府,机构名称也要讲求大众化。服务就从名称开始,起名要以民为本而不是以官为本。比如“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就叫“民政部福利司”岂不更好。外国好多政府部门的名称就非常简洁得体,不妨“拿来”。起名字也是一种文化,约定俗成,内涵丰富,还要有点公民意识,名称宜简不宜繁,便于识别称呼是根本,切勿部门业务名称化,搞得太复杂,是不是机关部门起名字时也要来点“听证”,听听各方意见,集思广益,以免公众在这些名称面前犯晕。(作者单位:淮安市清浦区区志办公室)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时评 F11 机关名字怎么越来越让我们犯晕? 2010-7-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