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拍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2010年7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子没了,老父新街口“喊魂”
只不过,遗像改放袋中,手杖代替招魂幡,整个过程静悄悄

  快报讯(记者 陶维洲 通讯员 白调)儿子在新街口某大厦修电梯时意外身亡,从安徽老家赶来的父亲老杨悲痛欲绝。在与大厦方面谈妥赔偿方案后,老杨提出按照老家的习俗,要在事故现场“喊魂”,让儿子“叶落归根”。在全国著名的新街口商圈进行“喊魂”,岂不乱了套,不仅大厦方面一口否决,警方也不答应。但老杨一再坚持,双方就此僵持不下。近日,在新街口商圈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警方的共同协调下,老杨终于达成了自己的心愿,并且没有对新街口地区的社会秩序产生任何影响。

  今年5月,电梯维修工小杨到新街口修电梯。电梯门打开后,小杨看都没看就迈了进去,一场悲剧随之发生。原来,由于电梯故障,轿厢根本没有上来。小杨凭经验踏了进去,一脚踩空,栽进了电梯井里。当救援人员赶到将其救起时,小杨已因失血过多身亡了。

  得知儿子死讯的老杨带着家人火速从安徽老家赶到了南京,小杨是家中的顶梁柱,他的离去,令全家上下悲痛不已。当时,老杨就提出在事发地的大厦大堂设立灵堂,为儿子发丧。大厦中每天都有多达上千号人进进出出,在这里安设灵堂显然不妥,大厦方面未予答应。为此,大厦方面和老杨展开协商,赔偿老杨一笔钱,让他回老家办丧事。在经过一番协调后,老杨接受了大厦方面开出的条件,但却坚持要在大厦外“喊魂”。

  原来,在杨氏父子老家,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即客死他乡的人必须要由直系亲属捧着其遗像,拉起招魂幡,在死亡地点“喊魂”,这样才能将死者的灵魂带回老家安息。因此,老杨提出要在大厦外“喊魂”,带儿子“回家”。

  该栋大厦位于新街口闹市,如果在这里“喊魂”,显然不合适。不过,杨父的遭遇和心情值得同情,当地的习俗也是客观情况,于是在警方的协调下,新街口商圈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派出调解员进行调解。“能不能想些方法变通一下呢?”调解员和民警只能另辟蹊径。“‘喊魂’也可以,不过不能声张,第一,不能捧遗像,可以把遗像放在布袋中,挂在胸前;第二,不能拉招魂幡,但可以用手杖代替;第三,不能大声呼喊死者姓名,只能低声细语悼念。”对于调解员和民警提出的“喊魂”方案,老杨答应了。最终,老杨了却心愿,带着儿子的骨灰顺利回到了老家。而在调解员和民警的协调下,“喊魂”也没扰乱新街口的正常秩序。(文中人物系化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拍案 B8 儿子没了,老父新街口“喊魂” 2010-7-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