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7版:高层峰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3 上一篇 2010年7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政出台,几家欢喜几家愁

  出场专家:黄晓光

  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卫生事业管理研究与培训中心、卫生经济学教研室主任

  演讲主题:《新医改下对药品价格管理的思考》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实施,药品价格管理究竟将如何改革,已经成为牵动医药企业神经的焦点问题。本次峰会上,南京医科大学黄晓光教授就药品价格管理办法的一些问题做了分析和解读,记者感受到,关系到药品价格趋势,未来的新《药品价格管理办法》的出台将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关注药物经济性评价

  黄晓光教授介绍,处方药市场一直存在药品虚高定价、以药养医、回扣风屡禁不止这三大现象,今年上半年曝光的“天价芦笋片”事件可以看作是虚高药品的一个典型案例。而OTC市场(非处方药)药价同样有虚高“症状”,一些零售药店某些药品的利润率惊人。黄晓光教授指出,虚高定价其实是流转过程中各方“合谋共赢”的一个结果。他认为,药价的虚高显然并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一个环节引发的,因此,要改变高药价的状况并非加强监管与打击就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在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建立一整套的配套措施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要解决药品价格问题,黄教授介绍了政府价格干预的必要性,他说很多国家都设立了药品管理部门,法国有药物经济委员会,西班牙有卫生部和消费市场部,发达国家实行药品价格管制,企业没有自由定价权,政府定价时考虑生产成本、治疗价值、药品经济性评价,以及其它国家定价等因素。“第三方药物经济性评价值得大家关注”,黄教授指出,目前,药物经济学在国外被广泛应用。药物经济学的作用通俗地说,就是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选择最省钱的药品、采用最经济的治疗方案。药物经济学评价将来在市场准入、药品定价、医疗保险目录制定等方面都有广泛的指导应用。

  医药代理人首当其冲

  据了解,在《药品价格管理办法》的征求意见稿中,明确限定了“政府指导价”,药品“从出厂到零售之间的价格差额”,而且留下的加价空间很小,这样对很多代理模式企业的盈利影响很大。“粗略地估算一下,我国药品代理人队伍约在百万以上”,黄晓光教授说,药品生产流通体制问题突显,代理人制度是问题的核心!众所周知,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药在医院卖得好不好,关键看流通费用多不多,费用多就可以通过给医生回扣等公关手段来拉动销售。一旦流通环节的加价率被限制,药品操作空间减小,那么以药品代理为生的百万以上的代理人将首当其冲,可能面临“吃饭”问题。

  基药实施,机遇与挑战并存

  基本药物制度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促进药物的临床合理使用,对于部分企业来说可能利润受到影响。不过,由于大型药企更多关注的是二级以上的公立大医院,因此黄晓光教授认为,基药对国内大型药企的影响冲击不大,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药企生产基药时应该努力保证质量和数量,因为下一阶段可能还有基药临床版出来”,黄晓光教授建议药企积极参与国家的一系列医疗改革措施,企业在尽好社会责任的同时,今后应加大对国家一类、二类新药的研发与创新,只有吃透政策,才能提高企业的未来竞争力。快报记者 金宁

  本版摄影 快报记者 施向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高层峰会 B37 新政出台,几家欢喜几家愁 2010-7-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