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文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内容检索:
 
下一篇 4 2010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天咏叹 一块钱“破茧成蝶”
昆曲《梁祝》编剧接受快报独家专访揭秘创作内幕

 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即将于6月3日在南京亮相,作为全国昆曲优秀剧目展演周的首演剧目,这出昆剧牵动了不少南京戏迷的心。这出剧的剧本出自台湾地区著名戏曲家曾永义之手,他以研究昆曲30年的厚重基础,在10天内完成剧本,引起轰动。曾永义还以一元钱的象征性稿费将《梁祝》剧本提供给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日前,记者电话采访了编剧曾永义教授和导演范继信。曾永义觉得这个剧本能在江苏上演是个荣幸,而范继信却发现了这个剧本独到的美,他打算将观众引入戏中,自己用心体会梁祝的故事。

  一块钱的情谊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千年,根据这个传说改编的越剧以及交响乐都取得空前成功。2002年,台湾著名戏曲家曾永义教授编撰了昆曲《梁祝》。曾永义教授多年致力于在台湾地区普及昆曲,极富盛名;该剧当时由台湾著名的国光剧团演出,强强联合,反响极好。

  2008年,曾永义做出了一个让圈内人都惊讶的惊人之举:以一元的象征性稿费将昆曲《梁祝》剧本卖给了江苏省昆剧院,引发两岸轰动。记者电话采访时特别提到这个事件,曾永义对这个“一元钱”的往事表现得很淡然:“我对稿费什么的东西原本就不大在乎的。我只希望昆曲传播广一点,观众多一点。如果能让更多的观众看到昆曲《梁祝》,我当然高兴啦,所以就有了‘一元钱’这件事。”曾永义更补充说,自己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是相信江苏演员的实力,把这个剧本交给江苏演员来演,是对剧本艺术价值的提升:“台湾演员的艺术功力不能跟大陆演员比。这个剧本能让江苏省昆剧院的演员演,让大陆的朋友们看,我觉得是对剧本艺术价值的提升。”这出《梁祝》,实在是售价低、情谊重。

  如今这出“一元钱”剧目即将上演,曾永义表示自己绝不能错过:“我已经订好了计划,6月3日一大早从台湾直飞南京,先跟江苏省昆剧院的朋友们聚聚,然后晚上去观看演出。”而除了《梁祝》以外,曾永义还写了《李香君》《孟姜女》《杨妃梦》等多部昆曲剧本,都有继续和江苏省昆剧院合作的意向,他表示,自己将会一如既往地“慷慨”:“如果江苏省昆剧院感兴趣,我还是一样,一部一块钱就给他们。”

  10天写完剧本

  一曲《梁祝》,流传千古,在外人看来,任何和《梁祝》有关的艺术创作一定多是大费周章的。曾永义却出人意料地表示,自己的创作过程极其迅速:“用10天就写完了剧本。”虽然快,但是质量却高得惊人。最初的剧本纲目为:草桥结拜、书馆、十八相送、下山访祝、园会、抗婚、化蝶,全剧共七折。省昆剧院院长曾经评价这个剧本“结构得体,曲词合律,均可做折子戏独立曲目演出”。

  回想往事,曾永义笑着说:“很多人都不相信,10天怎么可能写出这个剧本来。这是因为我多年研究昆曲,有那样的积累,才会有信手拈来的自信。”传统爱情故事有很多,为何要选择梁祝进行再创作?曾永义表示:“梁祝是我们民族自己的爱情故事,包含了中国人理想的爱情观念。而昆曲是中国最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用昆曲的形式来讲梁祝的故事,再合适不过了。”

  昆曲版《梁祝》胜在意境

  曾永义的确有资本自信。该剧导演范继信说,他看到曾永义的剧本之后就深深地被感动,“感受到了别样的美”:“近几十年昆曲新创大戏不少,但能长久保留于舞台的剧目寥寥无几。”这样的背景下碰到好剧本,范继信当然不能错过,决定吸取昆剧优良传统,鼎力打造具有南昆特色、原汁原味的昆曲。《梁祝》不但有多个舞台剧版本,更是有电影电视等更加丰富的艺术形式,但是范继信表示昆曲《梁祝》一定会有自己的特色,绝对不会输给其他表现形式:“昆曲版的《梁祝》不会像电视剧一样,将种种情景摊在观众面前,而是依靠演员的声音和动作营造出一个意境,让观众浮想联翩,引他们自己‘走’进梁祝的世界。”

  范继信更进一步举例道:“在‘十八相送’这一段里,梁山伯和祝英台一路上看到美景无数,祝英台用各种景致打比方,对梁山伯暗示自己的情谊。但是在昆曲的舞台上,是没有那些景致的,只有通过表演、唱词,用写意的方式让观众自己感受到梁祝二人面对的美景。同样,在剧终,祝英台哭坟的时候,梁山伯的‘坟墓’看上去只是一块白白的牌子,上面连个字都没有。但是观众能通过祝英台的表演,感觉到这‘坟墓’就是梁山伯,祝英台在向梁山伯哭诉分隔之苦。”快报记者 沈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

现代快报 文娱 A17 十天咏叹 一块钱“破茧成蝶” 2010-5-3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