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2版:社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校园安保要避免另一种伤害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5 月 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校园安保要避免另一种伤害
  中央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维护学校、幼儿园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是切合人民的迫切愿望所作的郑重承诺,目的是让人民放心,督促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取信于民。我们具体落实这项工作时,也要讲科学、讲艺术、抓实效,防止出现形式大于内容、声势代替机制的弊端,尤其不能把校园安保工作作为临时性的应对措施,或者作为应付上级的姿态,简单从事,放大负面效应。

  “老师抡起菜刀砍向民警,刀刃被戴防割手套的民警伸手接个正着;用力抽刀,民警手上的防割手套依然完好。”这是出现在新闻报道里、北京某学校的一个演练镜头;

  一个高大威武的民警挥舞着一根长长的应急棍,旁边是接受培训的校园保安,他同样也手持一根应急棍。十米外,排着队走来的学生正好目睹这一场景。这是出现在报纸封面、南京长江路小学实拍的一张图片;

  幼儿班里突然闯进一个“歹徒”,持刀劫持了老师,孩子们抱头躲在课桌下。在学校安全事故小组的迅速启动以及警察人员的努力下,“歹徒”很快被擒,孩子们拍手称快。这是一位幼儿教师在她的博客里贴出的她们学校近日防暴演练的图文。

  校园正打响安全保卫战。中央电视台甚至说,一场全国性的加强校园安全战役正在各地展开。这一场和平年代的“战争”没有硝烟没有枪声,但其紧迫性和动员面并不比真正的战场逊色。因为,这是为祖国后代的安全而战,为安宁的社会环境而战。

  40天内发生5起校园惨案,校园安全升至国家高度。这个高度因两天前召开的全国综治维稳工作会议达到顶点。

  既然称之为战役,必要的实战演练是不可或缺的,必要的武器装备是不能没有的。当然,为防范而做的一系列排查、甄别和警戒随之而来,民众会相当配合。保护校园安全是当下紧迫而正确的举措,肯定顺应了绝大多数民众的呼声。家家都是一个孩子,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切。哪个家庭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另外一个问题。各种以震慑和制服罪犯为目的的演练场面,不可避免地进入幼小孩子的眼帘,而演练中传导的暴力信息也会影响稚嫩的心理。而这,恰恰有理由让我们平添一层新的不安。

  几起校园血案,如此密集,如此毫无人性,的确告诫我们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在对待校园安全和儿童保护的环节上容不得任何疏漏,容不得任何大意。但是,这毕竟是社会矛盾激化而短期骤发的极端事件,有着复杂的背景。我们的社会状况总体还是正常而安全的,社会大局总体是稳定的。强化校园安保、提高防范意识,是今后的一项常态化的建设内容,对校园安全的防护不能给生活在和平状态下的孩子造成另一种心理阴影,让他们感到四周危险很多,坏人很多,对付坏人要果断使用暴力,遇到陌生人要警惕远离,社会变得不再像课本和老师讲授的那样美好,离开家长就没有安全感。等等。

  我们确也看到,现在有不少家长上学前反复叮嘱孩子,遇到危险要赶紧跑,碰到坏人要赶紧躲。一些学校也不断给家长发信,要保证每天接送孩子,最好不要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送。颇有草木皆兵之势。

  校园安全教育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社会、学校、家长灌输给孩子的防范教育尽管有它的合理性,但不能一概而论,不加区别。一些年幼的孩子认知能力还不健全,不适当的安全教育和刺激会留下后遗症;即使给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也要讲究“心理学”。心理学家建议,用儿童能够理解的方式告知危险原因,同时给予希望,向儿童承诺,危险是暂时的,让他们确信他们有人保护和关爱,不会被伤害。同时尽量不要在他们面前展示暴力,无论是暴力形象还是暴力信息都会对儿童产生身心不适感,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学业成绩,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障碍,影响儿童对社会和对自己的认识。而且,过多防暴的知识经验会导致社会信息加工的偏差,从而引发儿童对暴力“免疫”。如果产生这样的后果,这样的避险教育与其说是一种保护,不如说是一种伤害。

  中央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维护学校、幼儿园安全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承担起第一责任,党政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是切合人民的迫切愿望所作的郑重承诺,目的是让人民放心,督促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狠抓落实,取信于民。我们具体落实这项工作时,也要讲科学、讲艺术、抓实效,防止出现形式大于内容、声势代替机制的弊端,尤其不能把校园安保工作作为临时性的应对措施,或者作为应付上级的姿态,简单从事,放大负面效应。

  在《安全教育-远离危险的孩子最幸福》这本书中,有关教育专家认为,孩子的避险常识教育不能总是放在灾难发生后和伤害发生时,应该列入日程教育。日本足以为鉴,其学校会制定《安全教育年度计划》,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出发,把班级当作安全教育基地,每个月都开展不同内容的安全教育。通过说服性的教育,规矩性的教育,多次反复行为训练这样科学的方法,孩子们避难拒险的意识自然形成。

  让校园安全防护网在孩子们不知不觉中编织好,放下去,这难道不也是一种保护吗?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