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5版:阜宁“山寨世博馆”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江苏阜宁建山寨世博中国馆
· 巨资建山寨工程
阜宁称是百姓心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4 月 3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巨资建山寨工程阜宁称是百姓心愿
  在网络和媒体连续两天的密切关注之后,昨天,阜宁县政府首次对外回应,称此雕塑的创意和中国馆“同源”,均是取自于中国传统的吉祥形象“中华冠”。阜宁强调,自己“作为一个县,我们无意侵占(犯)中国国家馆的版权”。

  而阜宁官方的本意是,建这个必定会成为地标的建筑,是在提升地方形象。在盐城沿海开发去年成为国家战略之后,阜宁作为盐城仅有的两个“内陆县”之一,正被边缘化。建这个雕塑,是应对边缘化的一种自救。

  山寨中国馆投资预算350万

  这个被网民们直称为“山寨版世博中国馆”的雕塑,虽然尚未完工,但雏形初现。工人们说,最快“五一”后,雕塑就可以完工。

  工人们都知道,他们正在建设的,就是一个将在最近成为世界焦点的世博中国馆的缩版。

  记者没有能从官方获得这座雕塑的尺寸,但目测其高度约相当于7层楼房。这个消息最早是由盐城本地的一名网友发现,在拍了照片后在博客里公布出来。外地媒体直接以《江苏贫困县斥资百万建山寨版世博中国馆》为题报道,并获网站的大量转载。

  连续两天来,这个网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网民们对之褒贬不一,有的斥之为形象工程的又一次实践,也有本地网民为之叫好:“一切皆有可能”。而更多的人则质疑,这样的一个雕塑缺乏创意,更有侵权之嫌。

  而在阜宁的县城阜城镇,居民们对之也反应不一。有的认为其是一个投资太过庞大、并无实际意义的摆设而已,而也有居民认为,这是一个展示阜宁实力的标志性建筑。

  昨天,阜宁县政府新闻发言人、政府办主任李德平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网上有人说此雕塑耗资千万不是事实。“现实的投资百万元左右”。而据当地政府工作人员说,整个雕塑的总预算约在350万元左右,但这包括一系列的装饰,如照明系统的投入。现在舆论压力太大,政府可能会考虑取消一些装饰的建设,将总投入控制在目前的水平。

  而贫困县的说法,也被认为不是事实。“现在实际上已没有贫困县的说法了,阜宁摘贫已多年,因为财政负担人员太多,我们是争取来了贫困地区的身份,以获得上级财政的支持。”另外,对媒体报道“当地政府新闻办负责人说这个雕塑是应群众要求建设”的说法,有关方面表示,在接受快报记者采访之前,没有做过任何公开回应。

  “我们无意侵犯国家馆的版权”

  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一个高仿建筑做雕塑?采访中,阜宁县政府的官员们都不愿多谈——官方给这个雕塑起名为“中华情”,与央视四套的一档综艺节目同名,这多少有点尴尬。

  在昨天傍晚给快报记者的一份书面回复中,阜宁县政府办公室称:“建设中华情雕塑,是出于对民族和国家的感情,外形相似于世博中国馆是对世博会的一种参与,是传播世博精神的一种积极行为。”

  回复中说:“阜宁是老区,建造中华情雕塑,符合阜宁县情,也满足百姓的心愿,我们是纯粹朴素的爱国情怀,别无他意。”

  有政府工作人员说,在咨询了一些专家后,他们得到了一个说法,世博中国国家馆的创意也是来自于传统的“中华冠”,和这座中华情的建筑是创意“同源”。“我们认为,这就像是中国结,中国结哪儿都在生产,也有类似的雕塑,没什么不妥。”

  “这个雕塑没有使用或复制世博会中国馆的图纸,只是外形相似。”书面回复说。而官员们私下里则说,这个雕塑只是在颜色选择,大体形态上相似于国家馆,实际上无论是施工工艺,还是细节上,都与国家馆相去甚远。

  “国家馆是个大建筑,里面有很大空间,而这个建筑只是个雕塑而已。”

  在书面回复中说:“建造前,我们曾就版权问题多次咨询建筑设计专家,专家们认为,中华冠是一种文化,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弘扬,和中国结一样可以到处制作。”而且,“一个县也无意侵占(犯)国家馆的版权。”

  一个内陆县的“边缘化”之虞

  采访中,李德平主任解释说,阜宁正在被“边缘化”。这种焦虑和紧迫感,时刻在刺激着主政者的神经。

  去年,苏北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盐城作为海岸线最长的地级市是沿海开发主要战场,但尴尬的是,阜宁和邻县建湖是盐城的县市中仅有的两个“内陆县”,与沿海开发几乎没有太大关联。此外,阜宁也是盐城全市中唯一一个没有高速公路经过的县市,因地理和交通被边缘化,这个十多年来在苏北发展势头良好的县,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2006年,我们几经争取,将沿海高速在隔壁县争取到了一个出口,连接在204国道上,而这儿,也是我们以后连接到苏北机场的一个交通咽喉。”于是,就在这个点上,这座“中华情”雕塑平地而起。

  对于铺张的非议,李德平认为,这主要是因为雕塑所在地现在太过空旷,城市的向南发展,四周的高楼建起来后,“中华情”将不会这样突兀。

  而阜宁的官员们都相信,“中华情”在未来必将成为一个最显眼的地标,争议为它的关注度先打下了铺垫。

  快报特派记者 言科    发自阜宁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