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8版:好书快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买房买车还给退税?小心骗子
· 为了女儿,我戒烟了
· 买房买车还给退税?小心骗子
· 为了女儿,我戒烟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4 月 3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为了女儿,我戒烟了
  [内容简介]

  他经历复杂,下过乡,当过兵,说过书,演过戏……他兴趣广泛:收藏、话剧、京剧、相声、朗诵、跳舞、器乐……他说自己一生可用“顽、痴”二字概括。现在,王刚把自己的人生故事写成了这本书。不逃避、不掩饰、不夸张、不矫情;真诚、真挚、真实、真心、真情!和您分享他的成长故事、传奇经历、生命感悟、成功喜悦,以及不为人知的无奈和辛酸。

  [上期回顾]

  我的第一次婚姻受到组织上的阻挠,历经磨难我们终于走到一起,这段婚姻维持了13年。1997年春晚的时候,我已经跟成方圆组成了一个新家庭,我的“绯闻时代”也降临了。

  年届花甲,爱获新生

  2008年夏,一些媒体和网络上冒出了我跟某个女主持人的婚讯——我的绯闻终于也铺天盖地了。我至今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弄出来的,而且对这个消息,我这个当事人却是最后才知道:网上消息都已经满天飞了,我还蒙在鼓里。

  还有传我跟袁立怎么怎么的。袁立在她那个《正午时分》里还写到我:传我们俩绯闻,怎么可能呢?王老师那人特暴躁。那天去昆仑饭店会几个藏界朋友,刚步入咖啡厅,就听耳边一声高喊:“嘿,我的绯闻男友!”听声儿耳熟,回头一看:袁立!

  在这个对娱乐圈极尽八卦之能事的年代,没承想到,尽管我年届花甲,也没逃得了这个编排。对于这事儿本身,我倒没有说恼火得不得了,因为我也看到许多类似的事情,这事儿摊到自个儿身上,我也只能自我解嘲。新浪网还找我证实,说王老师你应该出来以正视听。后来,有一天,忽然谁告诉我说,《知音》杂志载有关于你恋爱整个过程的文章。好奇买本回来,一看不禁哑然失笑。除了人的名字单位等“硬件”外,所有的过程,全是跟写小说一样编出来的,太逗了。

  但是你又没得反驳,为什么呢?没有一句贬低你的话。那文章内容简而言之就是:2006年11月8日,我和她结了婚。2007年底,她怀孕了。2008年8月25日,喜讯传来:爱人剖腹产下一个重达4.3公斤的大胖小子。小家伙嗓门极大,就连医生都夸:嗓门很亮,以后可以像他爸爸一样当主持人!我这算是老来得子,自然喜不自胜,马上给“铁三角”的另外两人——张国立、张铁林等好友发去短信:“我添了一个男孩,祝贺我吧!”云云。

  看看,全是好话、好事儿啊!你再去反驳澄清,你也忒不识好歹啦!那以后,出于保护家人的原因,我极少在公开场合讲儿子的事,孩子也一直没有曝光过。

  家有小女初长成

  记得婷婷刚出生的时候,我们按照当年东北人的风俗迎接这个小生命的到来,我拿着一个暖瓶,里面是小米粥,还揣着红皮鸡蛋。我真想朝大街上喊一声:“我有女儿了!我当爸爸了!”

  她上小学时,我每天接送,骑着自行车,在家和学校间来回驮。我暗忖:哪天我试试,看看她自己能不能走?

  这天放学了,我躲在马路对过大树后面观察她的表现。那是冬天刚下过雪不久,我看各自家长都带着孩子走了,婷婷也出来了,东张西望的,一脸的迷惑:咦?这是怎么回事啊?我躲在树后偷偷乐:小小年纪,思想激烈斗争还要故作镇定的样子就这么可爱啊。终于,就剩她一个人站在校门口了,她觉得没什么指望了,眼睛拼命眨巴,小嘴还撇了一下,想哭出来,却没有人接招,忍了。

  这时候我就想冲上去,可是,理性占了上风,为父的我忍了。终于觉得没什么盼头了,婷婷辨别了一下方向,奔家那边走。不赖啊,判断明晰,知道家在南八马路。就这么走,穿一个羊毛的小大衣,摇摇摆摆地走着,我在后面跟着。终于走到还剩下一条街就到家了,那里有堆起来的雪堆,白天日照稍稍化了点又结冰了。到那儿她一下滑倒在地上,然后就“嘿咦嘿咦”哭了起来。我噌的上去把她拉起来,一把抱了起来。婷婷特委屈,捏着小拳头轻轻打我,我乐呵呵说:“行了行了……爸爸就在这儿,一直看着你呢。”我永远记得这一次,她的小胳膊小身子和我贴得特别紧。

  从小我就尝试着对她实行“双语教育”,一度把这孩子弄糊涂了,刚会说话的时候,有时候“Hello”,有时候“你好”——在语言教育专家看来,这样教孩子语言是比较犯忌的。但是我当时不懂,也并非预想到她长大会去留学。当时《英语900句》那本书刚出来,特别火。父女识字,由这“900句”开始。寓教于乐,父女俩像演小品似的,我来叫门,她来开门,在戏剧化情境下两个人用英语对话,特好玩儿。估计,婷婷大胆报名演小品,就是从日常性的“戏剧模拟”中萌发念头的。

  时过境迁,今天可以尽量以轻松的口吻谈论往事。然而,往事并非总是轻松愉快的。在她13岁的时候,我跟她谈过一些沉重的话题。我说:爸爸是一个好爸爸,妈妈也是好妈妈,然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有很多矛盾,有些矛盾是根本解决不了的。但是你放心,尽管我跟你妈妈分开了,今后,爸爸还是你爸爸,妈妈还是你妈妈。

  这是从道理上讲,然后在行动上也要让她有这种感觉。离婚的确是对孩子的一个伤害。怎么尽量弥补?个人的恩怨千万不要带到孩子身上,两人离了,但是孩子还是你们的孩子。还有一种“关切”也是大可商榷的。孩子本来对这个事情并不总是挂在心上,而长辈如街道大妈,总要带着哀怜的神情问这问那:“你就跟你妈一块儿?”“你爸常常看你吗?”“孩子你想爸爸吗?”诸如此类,以为这是关心,其实很残忍。

  一转眼女儿15岁,该上高中了。我把她送到英国去读书。这种选择与我自己年轻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和我很像,她渐渐长大后,甚至连说话节奏、气韵气质都和我毫无二致。朋友们都说她“活脱脱一个小王刚”。就这么一个女儿,她走出去了,要面临什么样的世界?要面临什么样的男人?要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不得不想,不得不忧。

  大概是1997年,女儿回北京,我偶然进她的房间,闻到一股淡淡的烟味。她妈并不抽烟啊,我一愣:“你抽烟了?”女儿垂下眼皮,默认。我无语,那天,父女正好一路出去。大概我的表情很可怕,哀愁、痛苦、失望、愤懑都写在脸上。女儿一声不吭,坐在副驾驶位子上。我缓缓开口:“你吸烟啊?”女儿低声解释:“不是,我就是偶尔烦的时候抽一根……”我:“你多大啊?你还是一个女孩子,怎么沾了这毛病?我希望你戒了。”她轻描淡写地说:“谈不上戒不戒,就是偶尔抽一点……”“怎么这么巧?偶尔抽一点就让我撞上了?”我真是压抑着内心的忧伤,尽量平静地说,“这样行不行?我戒烟。”

  当时抽三五烟,我拿出来,捻碎了,把窗子摇下来,把打火机扔了出去。平时车里一般准备一两盒烟,撕吧撕吧都碎了。我戒烟了。女儿哭了。我什么也没再说。那次,嗜烟如命的我真的把烟戒了。

  终于有一天,婷婷打电话回来,带着哭腔告诉我:她真的没再抽烟了。可是,“爸爸,你不要为这事把烟戒掉了。你一天到晚多累呀,我不愿意让你这么难受呀爸爸……答应我,别戒了,好吗?”我鼻子酸酸的,拼命点头:“欸,好,好,爸爸抽。”

  女儿有点撒娇地说:“那我现在就要听……”就这样,我在话筒边打着打火机:“婷婷,听见了吗?爸爸点上了,爸爸抽烟啦。”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