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生活苏州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巴里新村居民联名呼吁“回炉”
· 泥塑“无毒有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4 月 2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老小区整治后问题仍很多
巴里新村居民联名呼吁“回炉”
  “我们小区整治后留下了很多问题,盼望早日重新改造。”近日,一封居民联名信出现在了苏州市沧浪区区长公开信箱中,在这封题为“巴里新村的渴望”的邮件中,部分居民反映小区在2005年进行整治后,遗留了很多问题,如道路坑洼、楼道内钢窗七零八落、落水管年久失修等。居民原本期待今年老新村改造可以解决问题,但是名单公布后才发现,巴里新村并不在准备改造之列,为此近70名居民联名写信呼吁,要求对小区重新进行改造。

  铁皮落水管用了近30年,已经通体生锈 何寅平 摄

  近半楼房落水管残缺不全

  上周末,记者来到巴里新村了解情况,一谈到小区整治,居民纷纷大吐苦水。在该小区居住了20多年的王乃琴阿姨介绍,巴里新村建于1981年,原是苏州几个国企的职工宿舍,现在共有19幢楼房,建成后直到2005年才进行了一次整治。“但是除了粉刷外墙,整治排污管道外,其他基本没动。”

  “你看,这就是整治过后的路面。”顺着王乃琴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条道路的一边多是坑洼,另一边则平整得多,很不协调。据她介绍,整治结束没多久,小区道路就变得坑坑洼洼,后来施工人员重新修过一次,可惜有的路面只修了一半,所以就形成了这样的“阴阳脸”。

  除了道路坑洼外,破旧不堪的落水管也让王乃琴无法接受。“当时施工人员把小区分成了南北两片分两期施工,第二期整治的楼房更换了落水管,可第一期的8幢楼房至今都没有换,现在一到下雨天就往屋里渗水。”

  记者在首批整治的楼房边看到,紧贴外墙的铁皮落水管大多生锈,有的已经残缺不全,水管附近的外墙上都有非常明显的黄色水印。王乃琴无奈地告诉记者,由于落水管年久失修,2004年以来每次下大雨,漏出的雨水都会渗到她家里。在王乃琴家的卧室内,记者看到靠近落水管位置的白色墙皮已经起皱,附近的地板也被“染”成了褐色。“这都是渗水弄的,碰到梅雨天气更潮湿,甚至会发霉。”

  楼道触摸灯成了“瞎子”

  据巴里新村居民反映,2005年小区整治时,楼道里都安装了触摸式照明灯,但现在仍然能用的寥寥无几,大多成了“瞎子”。“不是触摸灯的质量差,而是因为没有避雷针,都被震坏了。”王乃琴解释说,小区经历了近30年风吹日晒,多数避雷针已经毁坏,但是2005年整治时并没有维修避雷设施。“刚装上去的照明灯很快就被打坏了,基本上扛不住几次雷。”

  王乃琴回忆,他们楼道的照明灯装了不到一个月就被雷击坏了,“当时在保修期还有人来修,但保修期一过,就没人搭理了。”如今一到晚上,楼道里伸手不见五指,王乃琴说,每次回家她都要带着手电筒照明。

  除了变成摆设的照明灯外,楼道内摇摇欲坠的钢窗,也让巴里新村居民整天提心吊胆。70岁的张清在巴里新村住了近30年,也是这次联名写信反映问题的发起人之一,在她的指引下,记者看到小区楼道内的钢窗大都出现了破损,更让人担心的是,不少钢窗一半已经“探”出了楼层,摇摇欲坠,仿佛风一吹就会掉下来。

  张清介绍,巴里新村在整治中遗留的问题还有不少,比如信箱凌乱不堪、缺少锻炼场地等。“本来以为小区还会重新进行改造,但是去年公布的改造名单中并没有巴里新村,我们无奈之下才联名写信,有将近70个居民在信上签名。”

  住建局回应:近期将派人实地查看

  尽管巴里新村整治后遗留问题不少,但沧浪区政府在对“巴里新村的渴望”的邮件回复中解释,“巴里新村2005年已进行过‘五个一’小区整治,按照区整治办规定,已经进行过‘五个一’整治的小区不再列入三年老新村改造计划,政府对已整治的小区不会进行重复投资改造,望居民理解。”

  昨天,记者采访了沧浪区住房和建设局副局长邱元芳,他表示,沧浪区老新村改造主要针对1994年以前建造的新村,巴里新村虽建于上世纪80年代,但由于已接受了“五个一”整治,因此不在该区老新村改造之列。对于落水管破损、钢窗损坏等问题,邱元芳认为属老新村改造范围之内,但是否属于“五个一”整治不得而知。“就居民反映情况看,该社区‘五个一’整治可能不到位,我们会立即派人前往实地查看,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关处理方案。”

  何寅平 李胜华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