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坊间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一人分饰多角 网上博人同情
· 借两块钱,第二天得还三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4 月 2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借两块钱,第二天得还三块
小学生向同学“放贷”收利息,家长直摇头
  今天借两块钱,明天还三块,一天一块钱利息。这可不是常见的“高利贷”,而是两个小学生之间的交易。“天哪,小学生也这么有‘经济头脑’了?”经过调查,记者发现这还不是个例,不少小学生对放高利贷都不陌生。

  小学生借钱要加利息

  近日,家住瑞金路附近的一位网友发帖说,一星期前,他接四年级的儿子回家时,儿子突然开心地说,班里有个同学欠他10元钱。这位父亲听了非常纳闷:平时不允许他身上带钱啊,他哪里有钱让别人欠?儿子的解释让他大吃一惊:“有个同学弄坏了我两根跳绳,我以前是花8块钱买的。班里有同学建议,要加两块钱利息,让那人赔10块钱。”这位父亲听了很生气了,告诫儿子:“不允许向同学要一分钱赔偿。”然后他告诉儿子,同学之间的感情最重要,人家弄坏跳绳又不是故意的。

  事情虽然过去了,但这位网友还是不放心,回家后他又问儿子,“是不是在学校没有跟同学搞好关系,才会要钱的?”儿子回答,“我不要别人利息,其他人也会要我的,还是高利贷呢!”儿子告诉爸爸,有次他去买书,口袋里钱不够,就向班里同学借了两块钱,但那个同学说他次日得还3块。第二天,他拿一张10块面值的钱去还同学,但同学说找不开,提议他再过一天还4块。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最后,经过讨价还价,两人说好还3块1毛钱。

  有网友回帖说,“恐怖哦,现在的小孩子也太早熟了吧,还童年一片净土吧。”有人认为是家长失职,“家长只顾着自己的事业,孩子全交给了老师,其实好家长胜过好老师,我们都该留些时间给孩子。”也有人认为这很正常,“不一定是道德败坏吧,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不过是市场经济过早地侵入了校园。现在大人都在谈论钱,整个社会都这样急功近利的时候,孩子根本没法不沾染。”还有的人认为,“学理财知识没错,只是家长、老师和社会都得多多引导。”

  教会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事实上,类似现象在校学生中不胜枚举:有的学生期末借同学1块钱,开学时被要求还100块。有的学生借10块,5天后还12块,往后每天5毛钱利息。一名“放贷”的学生说,他想赚零花钱,用这个办法一个月赚了80多块。

  记者向小学老师咨询这一问题时,南京一名校的老师坦言,这个事情两年前她就见识过。有次,学生惊慌地告诉她两个同学吵起来了。她去了解后得知,原来是一孩子借了另一孩子25块钱,几天后还钱时因为利息发生了纠纷。这位老师说,当时她觉得不可思议,“我们这样的名校,孩子的素质都是不错的,居然也会有这种事。”

  这位老师介绍,不光借钱放贷,有些孩子还把淘汰的玩具、书拿到学校卖,据说生意还很好。“不过他们都是私下进行的,老师很难察觉。”

  一位民办小学的老师介绍,他们学校的家长很多是经商的,家里不缺钱。孩子嘴里经常冒出理财、投资等词。“我担心孩子只学会用金钱来衡量各种关系,忘了人是要有情义的。”这位老师感叹。

  孩子从小“放贷”仅仅靠老师约束肯定是不行的,家庭、社会都应该承担责任。一位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专家说,这种事在中学也经常发生,作为父母直接阻止并不可取。毕竟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孩子,根本不可能不谈钱。尤其是在小学课本尚缺乏理财知识的情形下,对于理财的概念,老师和家长更应加以引导,教会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和必备的理财知识。见习记者 孙利侠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