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揭秘主流资金两大调仓方向
· 世博主题投资机会明显
· 关注结构转型受益行业
· 市场风格短期很难转换
· 市场较难摆脱盘整格局
· 重仓金融股
中金系损失惨重
· 广交会验证出口复苏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4 月 2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银行地产再遭抛售,沪指失守3000点大关
揭秘主流资金两大调仓方向
  受二套房认定标准根本性颠覆、农业银行将上市等消息的影响,昨日银行地产等权重股再遭抛售,上证综指失守3000点,沪指重心再度下移到年线下方。尽管大盘下跌,但是分拆上市、医药、电子元器件等个股热点不断,赚钱效应依然存在,维系了部分市场人气。由于市场预期房地产市场调控还将加码,资金快速逃离地产股,带动银行等权重股下跌,上证综指失守3000点大关。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收2999.48点,下跌33.8点,跌幅为1.11%,深证成指报收11703.96点,下跌62.86点,跌幅为0.53%。两市共成交2836.3亿元,量能相比前一交易日略有放大。

  □快报记者 屈红燕

  银行地产再遭抛售。银行板块居资金净流出首位,净流出14.22亿元,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和中信银行的跌幅都在3%以上;房地产板块资金净流出7.17亿元,万科下跌2.59%,金地集团下跌1.56%,招商地产下跌1.81%。虽然大盘沉重,但个股表现却异彩纷呈,赚钱效应依然存在。分拆上市、医药、电子元器件、新能源等个股强势上涨。具有分拆上市题材的南方汇通、德美化工涨幅都在5%以上,新能源行业的佛塑股份、包钢稀土、横店东磁等个股强势涨停。

  据统计,虽然大盘调整,但200多只个股却创出新高,这一现象说明投资者已经习惯了在大盘飘绿时做多个股,结构性行情继续演绎。地产和银行走势可能会分离,虽然地产股已经接近前期低点,但多数分析师建议回避,而对于银行股,已经有分析师建议增持。银河证券分析师丁文认为,房地产交易量可能陷入萎缩,随着交易量萎缩,房价可能出现调整,建议对地产股暂时观望,同时对高档房产征收保有税以及全面清理土地增值税等的实施可能性增强,建议暂时回避一线城市和产品结构以高档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上市公司。海通证券维持银行业“增持”评级,“二季度后期及三季度人民币升值和基准利率上调的可能性较大,银行业有望迎来更为良好的投资窗口。”

  不过,广州万隆提醒投资者,市场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政策调控早有预期,而且从披露的一季报数据来看,多数机构已经提前做出反应积极调仓。统计显示,截至4月22日,基金一季报已全部披露完毕。从基金重仓股的统计来看,由于政策调控等影响,地产、钢铁、银行、煤炭等周期性股票成了基金减持重点,而区域振兴、创业板、新材料、新能源等一批政策扶持行业中的上市公司被基金列入重仓股行列。

  从一季度的基金策略来看,由于经济发展方式面临长期转型,传统行业机会将难于取得超额收益,策略重点已经调整为挖掘增长模式新颖、盈利增长更为确定的创业成长类公司并进行重点增持。数据显示,基金在今年首季开始大举增持信息技术和机械设备仪表等行业,较2009年末分别增加1.37%和1.29%,显然,受产业政策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机构主要的调仓方向。广州万隆表示,当前机构资金的规模特征、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背景以及中小盘的成长前景决定了创业成长类个股有望反复表现。随着新一轮产业升级的到来和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全面推进,拥有核心技术和核心资源,具备高成长特征的新兴产业类个股仍将受到主力资金青睐,获得持续性溢价。

  除了政策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调仓方向之外,受益通胀预期的有色、黄金等资源型板块、农产品等也受到主力资金的积极关注。事实上,随着通胀预期的抬头,相关的通胀受益板块已成为主流资金调仓布局的一大方向。当前内外部需求开始复苏,全球货币紧缩进程还没有真正到来,市场对通胀预期将逐步增强,因此对受益通胀的资源品价值需要重新审视。

  延伸阅读

  小心地产债

  在数量从上周的150亿增加到900亿后,三年央票招标利率仍然下行一个基点。虽然招标方式并没有像传闻那样改为数量招标,但是据说认购倍数极高,而利率下调仅一个基点也仅仅是为了表示姿态而已。正如前几天所说的那样,在信贷控制的压力下,配置性的需要仍会比较强烈,仍将会带动利率向下波动。

  主体信用不佳的企业债和公司债等品种则可能不会有什么起色。但只要流动性不出现大的问题,收益率上行的空间也应该不大。在资金成本维持低位的情况下,仍然是可用于套利的好品种。另外,最近国家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很可能会影响到后续地产债券的信用评级。虽然地产公司资金充裕,但负债率普遍比较高。

  如果地产的调整行情持续,并维持一年以上,那么地产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可能会发生负面变化,资产(土地)缩水,而销售下降。眼下地产债的评级可能经不起长时间的折腾,如果行业环境长期得不到改善,那么就算地产公司主体不会发生财务恶化和违约的事件,也挡不住市场投资者对其资信的质疑。所以,在目前的位置和行情下,宜减持地产公司债券。

  东东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