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南京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火山灰下酸雨致癌?没那么夸张! 而且南京前两天下的也不是酸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4 月 2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火山灰下酸雨致癌?没那么夸张! 而且南京前两天下的也不是酸雨
  近两天在一些网站的论坛和MSN上盛传一条“不要淋雨”的帖子,说冰岛火山的大爆发会导致强酸性降雨,被淋到后患皮肤癌的几率很高。一些人不免担心,火山灰会不会和雨水结合,形成酸雨危害?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环保、气象、地质方面的专家,专家们表示:“火山灰酸雨流言无科学依据。”南京环境监测站的数据也显示,前两天下的雨一点也不酸,市民不必过度恐慌,更没有必要夸大其危害。

  网民好担心

  火山灰会形成酸雨致癌?

  登录QQ群,记者看到,在网络上传播的消息原文为“从今天到28号,请大家不要淋到雨。750年一次的酸雨,被淋到后患皮肤癌的几率很高。冰岛火山大爆发,向高空喷发了大量硫化物,在大气层7000-10000米的高空形成了浓厚的火山灰层,强酸性。”这样一则消息,引发了网友热烈的讨论,并在QQ、MSN、手机短信等网络通讯工具上疯传。

  网民对这样一条不知真假的消息反应不一,不少女孩子在网上说,现在是春天,本来就是皮肤过敏高发的时候,一定不能淋到酸雨,保护皮肤更重要!一些理智的网友表示,“火山灰确实吹得到,不过,那浓度,估计还不到城市粉尘污染浓度的1/10。危害是有的,但没那么夸张,还是那句话,死不了,该干嘛干嘛。”

  专家来宽心

  冰岛那么遥远,不必恐慌

  据人民网报道,中科院火山研究专家刘嘉麒院士表示,“这都是‘天外天’的事,根本不必恐慌”。刘院士表示,曾造成800人死亡的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大爆发,是上世纪最大的一次火山喷发,曾向大气中喷发了2000万吨的二氧化硫。按照火山喷发级别(共分八级)测算,此次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地区火山喷发规模最多三级,而皮纳图博火山大爆发高达六级,喷发强度和喷发量比此次冰岛火山喷发大100倍以上。即便如此,与菲律宾隔海相望的中国,当时也并未受到严重影响,“那么,现在为什么要害怕远在北大西洋的冰岛呢?”

  那么,火山爆发后会不会形成酸雨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陶奎元说,火山灰本身是固体,多数为矿物质,有害成分少。火山还会喷发出二氧化硫,和雨是会结合成酸雨的,但从常理分析,二氧化硫传输距离是非常有限的,经过上千公里的高空传输,对中国的影响非常有限。

  北欧尚无强酸雨报告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酸雨组负责人汤洁博士说,持续性或大规模的火山喷发,火山灰的扩散形成酸雨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比如夏威夷地区,火山活跃地区酸雨腐蚀性危害就比较严重。冰岛火山喷发虽然威力很猛,而且受大气环流影响范围广,但真正影响大的地方是邻近的北欧地区,至今我们仍未看到当地有强酸雨的报告。

  记者登录中国气象局网站,并没有找到关于强酸雨的预报信息。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昨天做客新华网时表示,不排除这些火山灰进入了大气层以后,会随着高层气流的传输来到亚洲,但是随着扩散,浓度会越来越稀疏。现在从卫星云图的监测来看,真正到了亚洲地区这块浓度很小,一般不会对我们产生太大的影响。带有一定化学成分的颗粒物在大气中存在以后,会对未来的天气有一些影响,至于什么样的影响,还是要长期关注。

  即使淋酸雨也不会致癌

  陶奎元表示,皮肤癌的发生与长期日光暴晒,接受X线及热辐射,经常接触石油、沥青、砷、焦油等化学物质,经久不愈的溃疡等因素有关,和淋酸雨没有直接关系。

  而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杜长明也持同样观点,他表示,酸雨含强氧化剂,会加速皮肤老化,淋了酸雨的确会引起皮肤红肿过敏及起皱爆裂,但是酸雨致癌的说法至少在临床上还鲜有耳闻。

  酸雨被称为慢性杀手,但人体耐酸能力高于耐碱能力,如经常用弱碱性洗衣粉洗衣服,不戴手套,手就会变得粗糙。可是,酸雨或酸雾只对眼角膜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还会对风雨中的建筑,造成侵蚀。

  链接

  什么叫酸雨?

  酸雨,就是酸性的降水,是指PH值小于5.65的大气降水。它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数据让人放心

  PH值6~7

  前两场下的不是酸雨

  就在冰岛火山爆发后,南京连续下了几场雨,那么,本周的雨是酸雨吗?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主任王合生说,按照环境监测的标准,PH小于5.65的酸性降水才叫酸雨,想看南京的降雨是不是受到火山灰的影响,只要拿这两次酸雨监测报告就可以说明了:4月19日和20日的两场降雨的酸碱性浓度数据显示,这两场雨一点都不酸。PH值分别在6和7左右,属于中性。可见,南京目前没有出现异常的酸雨情况。

  近几年,南京的酸雨频率还是比较高的,2008年南京酸雨发生频率为31.5%,降水PH均值为5.12。城区和三区两县酸雨发生频率为24.1%和44.8%。环保专家告诉记者,按照南京10场雨有3场是酸雨的频率,这两场雨酸与不酸都和火山灰没有关系,南京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平常降雨

  郊区比城区“酸”

  南京环保专家告诉记者,南京二氧化硫的“南北差异”还带来了一场降雨酸性强度的不同。实际上,过去降雨主要是城市与城市酸性不同,但近几年在南京,降雨的酸性已经出现“区域差异”,郊区高于主城区,甚至出现过PH值5.03的情况。

  南京的酸雨峰值出现在3月,次峰值出现在8月。气象专家告诉记者,酸雨往往很难发生在倾盆大雨之中,因为一场大雨稀释了酸性,往往是小雨甚至是毛毛雨容易形成酸雨。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