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14版:玉树·救援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怕受冻感冒,我们3天没敢睡
· 常州大学研究生
救出藏族老妈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4 月 2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江苏四位地震专家完成灾害评估从玉树归来
怕受冻感冒,我们3天没敢睡
  3天3夜无法入眠,累了就地躺下,稍稍合一下眼,调整一下体力;饿了,嚼点压缩饼干;白天穿梭在每一个受灾现场;夜里100多人挤在一个二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内,核对数据……6天的调查后,以“铁娘子”邓民宪为首的江苏省地震局4位专家,完成了玉树地震灾害评估,从玉树回到了南京。昨天上午,他们讲述了在玉树的难忘经历。

  江苏地震专家考察玉树地震断裂带

  4000米海拔上和冷空气作战

  2008年,汶川地震后,邓民宪作为江苏救援队的专家第一时间“冲”到了现场。2年后,玉树地震,来不及细想是否适应高原反应,就急匆匆搭乘了赶往西宁的飞机。为了多带工作设备,少带了防寒衣物。

  从西宁下飞机,4位专家们坐上了青海地震局的专用车。石子、黄土、大冰雹、大雪迎接了他们。“我们的心早飞到震中结古镇了,但车速快不了,只能开30—40公里/小时。800公里的路,开了14个小时,才终于赶到了中国地震局救援指挥中心现场。”

  到现场后,首先要应对的就是高原反应。头疼欲裂、喘气;其次就是高原的寒气。带去的睡袋直接放在地上,雨、雪、冰雹又不请自来,夜里温度下降到零下8℃。“一旦睡着着凉,后果不堪设想,很容易得肺气肿。”地震后,结古镇虽然通讯没断,但是水、电都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地震专家轮流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小屋内工作,写字汇总的时候,把自己的腿代替了课桌。 “水都是结冰的,没办法刷牙。睡觉?大家都在忙,没人睡觉。实在累了,找个角落合一下眼。羽绒衣穿在身上也冷飕飕的。”

  “那里的天亮得晚,黑得也晚。我们一般都是天一亮就外出考察,天黑了大家才碰头集合。”邓民宪说,大家的心里装满了工作,没人顾得上吃和休息。“前面几天,吃的都是饼干,有时吃点方便面犒劳一下。工作接近尾声,吃上了几顿饭,那已经算是美味了。”

  灰尘让救援时间更紧迫

  抢救生命是第一使命。邓民宪是江苏省地震局应急救援处处长,多次参加地震现场应急救援工作,有丰富的经验。她告诉记者,玉树和汶川的救助有很大的不同。北川的建筑主要是砖混结构,房屋倒塌后,人员如果当时没遇难,还有一定的时间可以坚持。但这次玉树地震,倒塌的是土木结构,墙体都是土垒砌的,灰尘飞扬。高原加上灰尘很容易使人窒息,如果当时没有遇难,灰尘也会让人窒息。“灰尘的浓度越高,窒息得越快。所以,这次在玉树救援时间更紧迫,更需要及时救助。”

  邓民宪说,海拔4000米的高原本来就缺氧,加上尘土飞扬,无疑是雪上加霜。如果隔夜,危险又加一分。

  “震后,结古镇好房屋不多了。根据国家的设防要求,玉树地区应该按抗震烈度7度来设防,如果按照正规设计,用的建筑材料也良好,施工质量又到位,那么房屋在震后基本上不会产生很大的破坏。但是,那里的房屋绝大部分都是自建房,”邓民宪长叹一声,自建房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实在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由于当地没有黏土,红砖都是从大老远运过去的,每块砖头光运费就要1.2—1.3元。为了节约成本,当地人用土坯、石片、空心砖垒砌房子……这样的材料在大地震来临的一瞬间,顷刻就成了废墟。

  “一定要珍视生命,脑海里要有抗震能力这根弦。”邓民宪说,基础设施尤其不能麻痹大意,一定要按照国家的抗震烈度要求来建房子。

  快报记者 胡玉梅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