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21版:大参考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中国人为什么不爱说真话?
· 他们生产谎言 我们伪装相信
· 不说谎会死啊?
我们经常这样质问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10 年 4 月 2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中国人为什么不爱说真话?
  人人说过谎,这没什么不得了的。人人面对的是一个不诚信的世界,这是大问题。鉴别泛滥的谎言,已成为中国人必备的生存技能。中国人为什么不爱说真话?缘于文化基因?教育方式?体制环境?生存需要?无论什么动机,说谎总是为了趋利避害。因为说谎,中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信任危机。但我们都不愿承认自己爱说谎,不好的东西就要捂住盖严,这样就可以当它不存在。可如果捂得太严,就可能会发霉生虫。而杀虫的一个好办法,就是拿出来在阳光下曝晒。

  《新周刊》

  中国人说真话最高境界

  是把真话说成谎话

  把真相截头截尾,真话也就成了谎言

  中国人说谎话的最高境界,是把谎话说成真话——你撒的谎所有人都相信,它就是真话;或者,你撒的谎所有人都不相信,撒了等于没撒,它也是真话。

  中国人说真话的最高境界,是把真话说成谎话——每个字都是真话,但真相截头截尾,真话变成谎言。这又叫“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杂文选刊》有文章发表观点,认为中国的谎言文化滥觞于“讲价”。梁实秋也在《讲价》里写过善讲价者的犀利:他有政治家的脸皮,外交家的嘴巴,杀人的胆量,钓鱼的耐心,坚如铁石,韧似牛皮,只为战胜待价而沽的奸商。

  讲价和谎言有共同的乐趣,在于“猜”:首先,都知道牌子上的价钱是假的,这是潜规则;然后,都明白自己有权利知道实价,但非要猜得不亦乐乎,这是文化;最后,都坚决认为不讲价就买不到好东西,这是迷信——其实“讲价逻辑”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这和中国人看电视购物频道、读最新统计数据、听领导讲话的情景,是一致的。

  中国人善猜。最含蓄的表达,也有最懂人情世故的听众去明白它的意思。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有个观点,说监狱里的罪犯识别谎言能力较高,是生存环境充满谎言磨练出来的。一个中国人能成为识别谎言的大师,也是同理——中国人早已熟习格式化的谎言(套话)、善意化的谎言(情话)、礼节性的谎言(鼓励话)和废话性的谎言(官话),谎言与反谎言是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博弈,正所谓与人斗其乐无穷。

  所以中国人最怕被人骗。中国曾有相亲节目和真人秀动用测谎仪,人气高涨,最后不得不被广电总局叫停;但人们对淘宝上自称可检验爱情的测谎仪依然热情不减,“民用微型测谎仪”卖到断市,正如真情实感一直缺货。

  那么,最怕被骗的中国人,为什么又不爱说真话?

  有段子道尽中国人的口是心非——说股票是毒品,都在玩;说金钱是罪恶,都在捞;说美女是祸水,都想要;说高处不胜寒,都在爬;说烟酒伤身体,就不戒;说天堂最美好,都不去。

  在西方法庭上有一个“真话原则”:宣誓时必须保证所言是事实且为事实的全部。但中国人写文章,春秋笔法方算登峰造极;中国人讨生活,难得糊涂才是金玉良言。在我们的人生语法中,不说真话往往不是恶习,是智慧,也是美德——兵家说兵不厌诈;儒家说“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红楼梦》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在熟人社会,说谎要讲究圈子。五常中的“仁义礼智信”,“信”字排最末。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邓晓芒有一个说法,中国人的家里人是最小的圈子,亲戚、熟人、同乡、同窗、同道、同种、同天下是越来越大的圈子——一旦稍有压力,仁义之心就一层一层向内收缩,成员自觉维护集团利益,共同造假互不揭发、同行之间传授造假技术、服从自己的小圈子、对局外人说谎,是道德也是情感圈子的潜规则。

  中文的表达习惯也适合撒谎——中国的语言是艺术,欲拒还迎,欲扬先抑,要当状元先考八股,千年锤炼下来,中国的语言最懂得骗人。所以,西方人喜欢把观点写在文章段落第一句,但中国人喜欢把态度写在文章最后,未到最后,谁也不知道你的态度。

  门口有保安,就是“管家式服务”;门口没有保安,就是“和谐的邻里关系”。中文胜在表达灵活,因此“非真话”也种类繁多——出发点善良的是成全,基本无害的是情趣,欺骗敌人的是智慧,讨别人开心的是礼仪,阳奉阴违的是手段,为大局着想的是高尚,自欺欺人的是阿Q精神。至于只有损人利己的,我们叫犯罪;损人不利己的,我们叫犯贱——在中国人看来,犯罪的和犯贱的,毋庸置疑才是真正的谎言。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