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鸡只干一种活,你猜是啥?
■外人想与它们零距离接触,为何先要沐浴更衣?
■复活灭绝鸡种,可能性有多大?
下绿色鸡蛋的、没有尾巴的、长胡子的、白耳朵的……穿白衫黄衫却一身黑骨的早不稀奇了。扬州国家级地方鸡种基因库内,我国各地珍稀、奇特鸡种大多被纳入其中,这里保存了32个活体鸡种,80多个鸡种的DNA。在这里,古代官宦子弟们喜欢的“斗鸡”、西藏的藏鸡、内蒙古的边鸡、辽宁的大骨鸡、云南的大围山微型鸡,共同生活在同一个鸡场里,演绎各自的精彩。
这是我国第一座,也是世界最大的地方鸡种基因库,能进入这里的“鸡”都是百般挑选出来的。这里的“鸡”,只只明星范儿十足。它们有专业“保姆”,外来人要看它们一下,得提前沐浴更衣……
SOS 很多鸡种面临“断子绝孙”
1998年,张家港鹿苑鸡告急!这种鸡种是典型的“三黄”,它们穿一身黄衣,黄皮肤、黄脚,肉质肥美鲜嫩,常州“叫花鸡”就是用这种鸡加工的。
那年,江苏鹿苑鸡几乎灭绝,全省唯独张家港一家养殖场还养了40多只。但这40多只鸡也曾经命悬一线。一天晚上,基因库一位专家突然收到一个“SOS”电话。“我们实在太难了,留不住了整体淘汰,这些鸡卖给农户了……”那天夜里,基因库专家们带了一辆车,救火一般赶到养殖场,最终从农户家里把所有鸡种买下,一只不落带回了基因库。来到基因库,所有的鸡顿时变成了“太上皇”,24小时专人服侍,吃的是特殊配给,住的是宽敞“洋房”,干干净净没有任何味道,想唱歌了随时可以自由地喊一嗓子……
“现在当地鹿苑鸡又复活了,我们悉心照料后,当地后来又过来引种,这样又有了。”
杭州萧山鸡也有相似经历。1978年,萧山鸡告急,当地已经所剩无几。于是,那些幸运的便被迁居到了扬州基因库,开始新生活。
“在中国,多个地方鸡品种的生存都受到严重威胁,包括北京油鸡、浦东鸡、崇仁麻鸡、惠阳胡须鸡、西双版纳斗鸡和吐鲁番鸡……我们深入全国各地山区农户,采集标本。”基因库研究员苏一军和鸡打交道近30年,在他心里有一张全国各地的“鸡地图”。云贵虽然偏远,但是鸡种相对奇特,这些地方的鸡种,直接把蛋带回孵化就可以了。藏鸡、惠阳鸡、瓢鸡都是从大老远赶来,用的方法则是引进蛋。
救援 全国地毯式搜寻珍稀品种
我国的红色原鸡是公认的鸡始祖,如今云南、广西一带还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在河北省武安县磁山窑穴中,考古专家们曾经发现了我国最大的鸡的骸骨。“证明7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已经过着‘鸡声茅店月’的日子了。”
搜救、养育、繁殖是基因库的使命。“每年全国各地都要开展地毯式的搜寻,为家禽建立家谱。各个村、镇、乡逐级上报,最后汇总到农业部。农业部认为珍稀、有价值的,我们到当地农户家调查。做评估后,意见报告给农业部,农业部专家再去调查。”基因库博士屠云洁介绍,这些年来,我国地方鸡种由原来的70多种上升到了80多种。
“大公鸡,真美丽,要比漂亮我第一……”儿歌里的“鸡”,在现实中过着花样生活。披一身黄衣、一身白、一身黑的鸡不新鲜,披麻麻点点羽毛的叫麻鸡,芦花一样的叫芦花鸡,瓦灰色羽毛叫瓦灰鸡。光“长相”,就有丝羽、片羽、绿耳、缨头、胡须、五爪、毛脚之分,奇奇怪怪的鸡世界,俨然鸡吉尼斯。有的鸡脚特别长,看上去高贵挺拔;有的脚很短只有一点,看上去矮小玲珑。
苏一军介绍,去年底,基因库引进三个最新成员:内蒙古的边鸡、云南的瓢鸡和大围山微型鸡。“瓢鸡没尾巴,它没有尾椎骨、尾棕骨、尾羽、镰羽、尾脂腺,即瓢鸡没有鸡翘。由于没有尾巴和鸡翘,当地居民一直认为瓢鸡不吉利,稍大一点就被宰杀,导致一度濒临灭绝。”
生活 享受“贵族”般待遇
平常,谁想瞧一下这些宝贝鸡,得沐浴更衣,观察隔离一天方可入得鸡舍。通过特许,记者头一次像逛大观园一样进了活体基因库。8间鸡舍都是平房,刷着白色的油漆,每扇窗户都用铁丝围着,以免外来的鸟儿飞来带入病菌。鸡舍四周是绿油油的草坪,清幽得很。
先换上洁白的大褂,穿好雨靴,在紫外线灯光下杀菌消毒5分钟,方可入得养鸡的大院。刚走出小屋的时候,记者看到一盆紫红色的水,开始还以为是漏水,后来才知道,那其实是消毒水,外人每进一个房间都要消一次毒。
饲养员老王服侍这些宝贝20年了,吃住都在鸡舍大院内,不能外出。每个月休息一次,一次性休息6天,归来第一天先沐浴更衣,消毒杀菌,隔离观察一天,身体无恙才能和那些宝贝打招呼,喂养它们。这么多年下来,基因库严格遵守这个规定,隔绝外界病毒。和这些鸡宝贝朝夕相处,老王也培养出了感情,要是一天不见这些宝贝,还挺想得慌。普通人看得眼花缭乱的鸡,老王一眼就能辨认出。而且他还摸索出了一套经验,鹌卡鸡是“大胃王”,其他鸡一顿吃100克,它却要吃150—180克,仙居鸡下蛋比较快,80-90天就下蛋了,而其他鸡要100天左右才开始下蛋。一些地方鸡种依然野性十足,边鸡、藏鸡时常要振翅高飞,调皮地在鸡笼里徘徊,实在无奈就扯一嗓子。
不同的鸡被分养在不同的鸡舍内,闻不到一点鸡粪臭。这里采用的是统一供给,一根长长的管道通过每个鸡笼,每次老王都将食物放在管道里,饿了,它们就能吃到。渴了,旁边就有自来水管,也是统一供给。看到专家,有的鸡像看到了老熟人,发出甜美的叫声,有的会含情脉脉地看着。不过,对于陌生人,它们也毫不留情,“喔喔喔”的叫声异常响亮,就像是要用嗓子吓跑“敌人”一样。
小鸡和成年鸡是分开居住的。初来乍到的云南大围山矮脚鸡被单独饲养在铁栅栏里,公母分养。鸡舍的地板用木屑铺上,鸡粪掉在地上能很快吸干。这些鸡尾巴翘得高高的,体积小巧玲珑,有种野鸡的灵气。“它们是所有鸡种里个头最小的,成年鸡不到1.5斤重。”
生育 一只“战斗鸡”配30只母鸡
鸡舍里,公鸡和母鸡被分别关在不同的笼子里,时常会发出诱惑的鸣叫声。在野外,公鸡母鸡自由交配,就能完成下一代生养问题。但是在这里,鸡的交配要通过人工方式完成。
记者看到,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一手拿试管,一手拿注射器。注射器先在试管里轻点,然后轻轻注射进母鸡的体内。“这叫人工授精。以前是先把公鸡的精子采集起来,放在恒温里保存,但时间久了,一些精子就死了。现在,我们都是把刚采集来的精子放在试管里,很快注射进母鸡的阴道里。”不过,精子的活力也不太一样。所以,工作人员每次都注入比较多的精子,优胜劣汰。这样出生的鸡蛋,就是有性蛋,才能孵化出小鸡,现在市场上很多蛋,都是孵不出小鸡的无性蛋。
一只公鸡一次性能提取多少个精子呢?专家笑了,精子其实很小很小的,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具体有多少个,很难说清,一般而言,一只公鸡配备10只母鸡没问题,能力强的能配备30只母鸡。那算是公鸡中的“战斗鸡”了。
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可以让鸡种更纯,也可以培育出新品种。受精后的鸡蛋,被放在大型的孵化机内进行孵化,每个孵化箱都标着温度。一个蛋能不能成功孵化小鸡,一般在第八天就知道了。“通过特殊的方法,能够辨认出来哪些能孵化出小鸡,哪些不能孵化出小鸡。”
克隆 中外鸡种“混血儿”不是神话
平时,人们会对鸡冠在意,而忽略了鸡耳朵。白耳鸡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耳朵是白的。都说男人才蓄胡子,但是惠阳胡须鸡让记者大跌眼镜,鸡嘴巴下面多出来一小撮浓密的胡子,当然,胡子也是羽毛状的,公鸡更是明显。而东乡的青壳蛋鸡,下的蛋绿油油的,很是小巧。瓢鸡长得像葫芦瓢,河南斗鸡脖子特别长;最重的是九斤黄,有10多斤,最轻的是大围山微型鸡,1.5斤重;西藏的藏鸡适应性强,抗高原反应;内蒙古的边鸡不怕冷,草原上的鸡抗寒冷……
不同的鸡功能也不太一样,一般的鸡都是肉鸡,而丝羽乌骨鸡却是“乌鸡白凤丸”的成分之一,安义瓦灰鸡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好药。
苏一军说,基因库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把不同的鸡种杂交克隆,培育出新品种。利用基因库素材,他们已经培育出经国家畜禽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邵伯鸡。省级畜禽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品种——苏禽黄鸡、维扬麻鸡和苏禽青壳蛋鸡。说起苏禽黄鸡,屠云洁说,这是混血儿,是国外鸡种和中国鸡种的混血结果。
在活体基因库内,专家们从国外引进了隐性白鸡、安卡红和矮脚黄鸡,国外鸡种生产速度快,产蛋量高,但是营养不如我国鸡种丰富,肉质没有我国鸡种味美。通过杂交,互相取长补短,就能够培育出产蛋量高,又好吃的鸡种。
好消息
“鸡因库”可复活灭绝鸡种
别看活体基因库才32个地方鸡种,但冷藏的基因库内却收藏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地方鸡种基因。屠云洁介绍说,凡是我国现在已经普查到的地方鸡种,都有基因保留在这里。有DNA和CDNA两种情况。具体做法是先在鸡身上采集少量的血,而后放在试管里,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保存。科学家们利用显微镜找取DNA群组,然后保存。也许几百年后,活体鸡种没有了,但是,利用保存的基因库,可使已经消失的鸡种复活。
这样,我国各种珍稀鸡种也就能延年益寿,不会消失了。